名稱:邱豐榮布袋戲

客語拼音:四縣:hiuˊfungˊiungˇbu toi hi(hi ngieuˋeˋkiagˋtonˇ)

別名:戲偶子劇團

名稱:邱豐榮布袋戲客語拼音:四縣:hiuˊfungˊiungˇbu toi hi(hi ngieuˋeˋkiagˋtonˇ)別名:戲偶子劇團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識別資料:D0-1001313-1011-000206
著作者:
普查人員:李育琴
主題與關鍵字:
類別:傳統藝術
種類:傳統表演藝術;戲曲
關鍵字:布袋戲、戲偶子、小西園、西田社
描述:
歷史源流發展概況:客家族群的表演藝術中沒有布袋戲,過往只有山歌、三腳採茶戲、撮把戲等等,後來結合了北管、南管樂曲,發展出客家大戲,此外還有皮影戲、傀儡戲等,而以布袋戲來說,還是以福佬人為表演的大宗,其來源是福建的泉州、彰州,因此來到台灣,也是福州、泉州移民在傳承這項技藝。屏東內埔的年輕子弟民國60年生的邱豐榮,自幼在屏東出生長大,就讀台北輔仁大學大傳系時,接觸了傳統藝術領域,民國85年參加西田社布袋戲基金會開設的研習班,從此打開他布袋戲的人生。這段時間,他認識了西田社董事曾文龍,也拜小西園布袋戲的許王為師,在業餘的時間到西田社附屬布袋戲團去跑龍套。畢業後到媒體工作4~5年後,到西田布袋戲基金會成立的布袋戲館負責管理,那段日子就像校長兼撞鐘,既要規劃展館、遊客導覽,還得表演,因而累積了與觀眾互動、即興表演布袋戲的能力。2003年,邱豐榮成立了「戲偶子劇團」(音似客語小孩子〔細猴仔〕),除了團長邱豐榮本身是正職,其餘的布袋戲師傅和工作人員都是兼職或義工。戲偶子成立後不走傳統的布袋戲路線,而是針對村子、社區、學校為主要的表演對象,透過劇團的靈活性和機動性去表演,把布袋戲當成一種行動藝術,從地區出發,發覺地區的特色與故事,使布袋戲貼近民眾而非因過於傳統而流失。
技法流派:流派:西田社布袋戲團邱豐榮雖曾拜小西園掌中劇團的許王為師,小西園為傳統常態性表演的團體,但他成立戲偶子劇團所發展的表演方式,是走西田社所走的路線,將偶戲推向托兒所、小學、社區等小眾團體,為兒童開發新的文化體驗和學習經驗。尤其以客語入戲,結合傳統客家文化和生活型態,讓兒童重新體驗過去人們野台戲的生活經驗,為客家文化的推廣和走向,開展出新的方向。布袋戲是主演制,也就是由一人來負責所有的劇碼、主導情節,旁邊的助手僅是作為龍套、幫忙的角色。因此當邱豐榮必須自己完成道具、戲偶的準備,之後試演一回並修改劇本,演出時助手僅在旁協助,聽主演的指示新的布袋戲表演方式,就像策劃一場活動,主演者必須關注觀眾,讓現場的觀眾參與,吸引他們的注意。最後還會搭配開放戲臺和樂器,讓觀眾體驗布袋戲的演出過程。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臺灣客庄文化數位典藏計畫
貢獻者:
保存者名稱:邱豐榮
日期:
建檔日期:2010-08-07
格式:
數量:1
來源:
客庄文化資源普查資料庫
語言:
中文
範圍:
經度:X:120.569500
緯度:Y:22.613575
所在地:屏東縣 內埔鄉 內埔村
管理權:
客家委員會
後設資料創用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