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謝福清布袋戲

客語拼音:四縣:qia fugˋqinˊbu toi hi(xinˊfu hinˊbu toi hi tonˇ)

別名:新富興布袋戲團

名稱:謝福清布袋戲客語拼音:四縣:qia fugˋqinˊbu toi hi(xinˊfu hinˊbu toi hi tonˇ)別名:新富興布袋戲團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識別資料:D0-1001313-1011-000205
著作者:
普查人員:李瑞珍
主題與關鍵字:
類別:傳統藝術
種類:傳統表演藝術;戲曲
關鍵字:布袋戲、廟會、賣藥、
描述:
歷史源流發展概況:謝福清1930年生,苗栗銅鑼人,1941年舉家遷移南下屏東內埔定居,父親為地理先生兼作看病把脈。謝福清在民國44年(1955)徵兵入伍時,當時在軍中向同袍潘國盛學習演布袋戲,就這樣開始了演戲的人生。退伍後和潘國盛兩人到各地劇場當助手,學習,民國48年(1959)開設「新富興布袋戲團」,一改傳統布袋戲用閩南語的習慣,加入了客語,後來在美濃表演時博得滿堂彩,當地藥廠賣藥時會找他來表演。民國52年後,全家都加入演出行列,表演布袋戲的絕活傳給四個兒子,到了第二代的表演就結合音樂、音效、燈光,也添購投影錄影設備,表演多變,現在有廟會時都要分頭去表演。現在布袋戲由兒子、孫子經營,自己退至後台,與太太走影片播放的表演形式。
技法流派:「客家布袋戲」的演出風格,主要是以客家話為主,在閩南莊就改以閩南話發音,在實際的演出經驗中,他曾嘗試過加入客家山歌演唱,然而效果不如預期好,因為唱山歌步調會變慢,而布袋戲是講古為主,味道不對。除了語言上可用客語表述之外,其餘包括演出戲偶、音樂、戲臺等大多與閩南布袋戲班相同。謝福清曾經演出的劇本有:陳三寶大破七寶樓,薛仁貴征東破西遼,陳靖姑收妖,五虎平西狄青等故事。表演布袋戲時,主演、聲音一個人全包,小生、老生、小草、花旦、五音都由師傅包辦,副手則是控制燈光、音效,演出的故事自導自編,完全考驗著主演者的功力,人偶在掌中的變化,頭、手、腳互相配合需掌握好生動的訣竅。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臺灣客庄文化數位典藏計畫
貢獻者:
保存者名稱:謝福清
日期:
建檔日期:2010-08-07
格式:
數量:1
來源:
客庄文化資源普查資料庫
語言:
中文
範圍:
所在地:屏東縣 內埔鄉 東寧村
管理權:
客家委員會
後設資料創用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