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部落格
Facebook專頁
ENGLISH
珍藏特展
目錄導覽
技術體驗
成果網站資源
目錄導覽首頁
HOTKEY快速導覽
內容主題
典藏機構
進階搜尋
資源聯盟
首頁
目錄導覽
內容主題
人類學
漢
客家
傳統藝術
傳統工藝美術
其他
首頁
目錄導覽
典藏機構與計畫
客家委員會
數位臺灣客家庄
臺灣客庄文化數位典藏計畫
名稱:楊期明廟宇整修
客語拼音:四縣:iongˇkiˇminˇmeu iˋzangˋxiuˊ
推薦分享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識別資料:D0-1001313-1011-000058
著作者:
普查人員:李育琴
主題與關鍵字:
類別:傳統藝術
種類:傳統工藝美術;其他
關鍵字:剪黏、彩繪、廟
描述:
歷史源流發展概況:客家地區的廟宇裝飾通常較為簡單,客家地區的伯公廟多,近幾年在修廟風潮下,許多廟宇在整修時,也開始走華麗風格。民國38年(西元1949年)生,居住在內埔龍泉村的楊期明師傅,小時候在家人的介紹下到萬丹向一位蕭姓師傅那裡當學徒,後來高職讀美工科。廟宇整修方面的工作,是在退伍後到高雄、台南跟著師傅邊做邊學。當學徒是從簡單的、較粗的造型開始,試著去做模型,例如畫圖、造型立體方面等。自己開業後,工作大多是人家推薦的,廟宇互相介紹,興南村的勸化堂、萬巒的福善堂、東寧村妙善宮、東勢村后堆福泉堂等都是由他負責整修的。
技法流派:南部地區的廟宇修飾技法都是採用南式技法,這些技法也是由中國大陸傳過來,不過經過在地師傅的改造,而出現較為華麗的南式風格,和簡單的北式風格不同的是,裝飾的部分人物較多、裝飾物較密集。屋頂的裝飾物基本上有龍、鳳、麒麟、花朵、鯉魚、人物等,也會透過人物形象來描繪勸化人心的故事。廟宇內的裝飾包括神龕、藻井、矮牆、龍柱、廟門等等,都會進行裝飾,客家的廟則很強調棟對的文句等等。而廟宇外則是屋頂的修飾較多,先請板模師傅在屋脊那邊打板,剪粘師傅再一層一層做上去。先在屋頂上塑出形狀再剪粘,各種裝飾有不同的名稱,例如祈求吉慶、仙女的,帶騎,這種形象的角度都要直接在上面雕。廟宇的裝飾圖案,大多採用勸化人心的故事,例如關公或彩衣娛親等忠義孝道的故事。大致上來說,整修一間廟大約需要半年的時間。一間廟需要的工有:結構、鋼筋、模板、泥水師傅、水電、泥雕、瓷器雕、石雕、木雕等。在楊期明師傅的指導監工下,完成一座廟宇的整修。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臺灣客庄文化數位典藏計畫
貢獻者:
保存者名稱:楊期明
日期:
建檔日期:2010-04-14
格式:
數量:1
來源:
客庄文化資源普查資料庫
語言:
中文
範圍:
經度:X:120.625742
緯度:Y:22.682153
所在地:屏東縣 內埔鄉 龍泉村
管理權:
客家委員會
後設資料創用CC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資訊
李育琴(2010-04-14)。[名稱:楊期明廟宇整修]。《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5d/f6/2d.html(2014/09/25瀏覽)。
直接連結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5d/f6/2d.html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感謝您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為了讓資料更容易被檢索利用,請選擇和這項數位資源相關的詞彙:
伯公廟
仙女
藻井
東寧
福善
請填入更適合的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