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余鳳蘭客家服

客語拼音:四縣:iˇfung lanˇhagˋgaˊsamˊ

名稱:余鳳蘭客家服客語拼音:四縣:iˇfung lanˇhagˋgaˊsamˊ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識別資料:D0-1001313-1011-000001
著作者:
普查人員:李育琴
主題與關鍵字:
類別:傳統藝術
種類:生活技藝;服飾技藝
關鍵字:藍衫、客家服、大襟衫、文化產業
描述:
歷史源流發展概況:民國48年(西元1959年)生的余鳳蘭從小跟媽媽學習裁縫,從事裁縫有超過20多年。從小就喜歡玩裁縫車、做手工,後來到縫紉班學習洋裁和電繡,跟著一位從日本時代就開始做電繡的師傅學習。一般電繡是繡名字,有些在衣服上設計polo衫用貼布繡、繡花布等。婚後嫁入龍頸溪畔鍾家,先生為她開設服飾店,就在店內幫客人訂做、修改衣服,兼賣成衣執業至今。民國94年(西元2005年)余鳳蘭參加屏東科技大學辦理的「客家服飾產業育成計畫」,認識了客家服的概念和歷史,開始進行客家服的製作,並多次參與中華民國紡織拓展協會的活動和比賽,進行客家服的創新設計。此外,亦以「圓粄妹工作坊」身份參與社區組織,例如「花木蘭文化產業發展協會」為地方文化產業付出心力,目前余鳳蘭多以接受訂製為主,團體客家服的訂製也很多。
技法流派:在製作客家服的設計上,余鳳蘭主要以創新設計、時尚的款式設計客家服,保留客家服的精神和元素,更符合現代人的需求。除了設計創新客家服,余鳳蘭現在把電繡當藝術品,電繡作品可以裱起來當畫。電繡的製作的過程是先將草稿印在布上面,再一針一針去繡,一件作品通常要花上十幾個小時才能完成。以前人結婚時會特別在枕頭、門簾上繡吉祥的圖樣,例如喜鵲、龍鳳等。以前的電繡顏色豐富且圖樣變化多,現在因為工錢很貴,繡的人越來越少了。現在自己設計客家服的余鳳蘭,也將她所擅長的電繡裝飾融入服裝設計中。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臺灣客庄文化數位典藏計畫
貢獻者:
保存者名稱:余鳳蘭
日期:
建檔日期:2010-04-01
格式:
數量:1
來源:
客庄文化資源普查資料庫
語言:
中文
範圍:
經度:X:120.563192
緯度:Y:22.610643
所在地:屏東縣 內埔鄉 內田村
管理權:
客家委員會
後設資料創用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