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蚵殼港石滬

客語拼音:海陸:o gienˋshagˋfuˇ(shagˋvunˋ)

別名:石塭

名稱:蚵殼港石滬客語拼音:海陸:o gienˋshagˋfuˇ(shagˋvunˋ)別名:石塭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識別資料:C0-1000311-1111-000061
著作者:
普查人員:姜義溎
主題與關鍵字:
類別:文化景觀
種類:農林漁牧景觀
關鍵字:石滬
描述:
簡要描述:石塭位於蚵殼港(福興溪)以北約1公里左右,為私人產權,以原海岸卵石築起高約1公尺石頭護提,等待海水退潮,讓魚群留在護提內再用漁網捕捉,因海岸平坦,海水位不高,較大的魚群較不敢靠近,大部分以小型魚群,及近海魚類較多。
特徵:蚵間村石塭事以就地取材,利用海岸的卵石推砌成護提,預留出水口讓海水慢慢流出,在出水口放置漁網捕魚,或是用漁網直接捕魚,由於卵石長期浸泡於海水中,退潮時才裸露水面,很適合野蚵成長,所以在卵石上盡是野蚵殘殼,因石塭阻擋海水讓海水較為平穩,也是海瓜子孕育溫床,本地又出產少量蚵仔及海瓜子。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臺灣客庄文化數位典藏計畫
日期:
建檔日期:2010-11-04
格式:
數量:1
來源:
客庄文化資源普查資料庫
語言:
中文
關聯:
關連:原住戶原以為只有6座石塭,民國99年(西元2010年)10月在一次大退潮時,當地漁民發現又有另兩座石溫出現所以至目前蚵間村發現就有8座石塭,深圳村有兩座石塭,新屋鄉永興村海岸也曾聽說過有石塭,但移植都未證實。據當地居民說:石塭早在先民開墾時就已經存在,如證明為原住民居住時期產業有待進一步考究。
範圍:
位置與範圍:桃園縣 新屋鄉 蚵間村蚵殼港北岸
所在地:桃園縣 新屋鄉 蚵間村
經度:X:120.989685
緯度:Y:24.946958
管理權:
客家委員會
後設資料創用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