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部落格
Facebook專頁
ENGLISH
珍藏特展
目錄導覽
技術體驗
成果網站資源
目錄導覽首頁
HOTKEY快速導覽
內容主題
典藏機構
進階搜尋
資源聯盟
首頁
目錄導覽
內容主題
人類學
漢
客家
歷史建築
堤閘
首頁
目錄導覽
典藏機構與計畫
客家委員會
數位臺灣客家庄
臺灣客庄文化數位典藏計畫
名稱:昌基堤防
客語拼音:四縣:congˊgiˊtai bogˋ(suiˋmunˇtai bogˋ;fanˊeˋvugˋfu ngan tai bog)
別名:水門堤防;番子屋護岸堤防
推薦分享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識別資料:A2-1001313-1112-000061
著作者:
普查人員:葉芷柔
主題與關鍵字:
類別:歷史建築
種類:堤閘
關鍵字:河堤、隘寮溪、
描述:
歷史沿革:清末時期隘寮溪仍是東港溪的上游支流,行水區經水門、大和庄、新東勢、竹圍、新北勢,在竹田、麟洛、萬丹等鄉與麟洛河匯合再注入東港溪。由於隘寮溪經常氾濫,為了安定民生,約於清光緒17年(西元1891年),六堆人士推舉進士江昶榮擔任總理,進行治水的工作,當時由許多民眾共同出資,在現代三地門往鹽埔方向,順著河道築堤防,但冬天水淺時工事忙完,到了次年秋天又被洪水沖潰,內埔地區的水患仍然未解除,六堆第一階段的治水工程失敗。六堆地區第二階段的治水工程,是在日明治35年(西元1902年)間,由民眾推舉後堆總理邱毓珍為負責人,並籌了當時的金額共四萬餘圓,共建成了堤防952公尺,所完成的堤防並由當時日本政府阿猴廳的佐佐木廳長命名為「昌基堤防」,這是這段堤防有了正式的名稱,六堆地區水患也因為這段堤防的完成,而得到暫時的疏解。第三階段的治水工程在日明治39年(西元1906年)至日明治40年(西元1907年)年間,由當時擔任內埔區長的鍾晉郎二擔任築堤的總理,將昌基堤防增補了866公尺,使整個六堆地區有了十多年未受洪水危害的安寧,對六堆地區的民生有了正面的作用。昌基提防的補強完成,讓大部分六堆中心腹地的居民得到休養生息,但在內埔的西北邊有一大片村落,即現在的竹圍、東片村一帶,因地理位置接近隘寮溪的沿岸,從犁頭鏢以南,每年仍然有水患,於是鍾幹郎乃決定一併解決問題,以州政府的經費配合庄的經費,不足的部分由當地的居民以工代賑共同施工,直到日昭和6年(西元1931年)的2月,將堤防延長了600公尺,這段工程被稱為「番子厝護岸堤防」。六堆人士經歷32年的治水工程才將水患解除。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臺灣客庄文化數位典藏計畫
日期:
建檔日期:2010-07-10
創建年代-年份:清光緒 17年
創建年代-西元:1891年
格式:
數量:1
來源:
客庄文化資源普查資料庫
語言:
中文
關聯: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網站資料(六堆探索之旅,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6/sixpile/travel.htm)
範圍:
所在地:屏東縣 內埔鄉 水門村
經度:X:120.640397
緯度:Y:22.710481
管理權:
客家委員會
後設資料創用CC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資訊
葉芷柔(2010-07-10)。[名稱:昌基堤防]。《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5d/f5/d8.html(2014/09/25瀏覽)。
直接連結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5d/f5/d8.html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感謝您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為了讓資料更容易被檢索利用,請選擇和這項數位資源相關的詞彙:
以工代賑
經費不足
阿猴廳
行水區
東港溪
請填入更適合的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