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葉棘頭帕

學名:Phyllacanthus imperialis

推薦分享

Share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系統識別碼:0b0000018046bafe
資料類型:
型式:合集
紀錄類別:無脊椎動物棘皮知識單元
主題與關鍵字:
學域-大分類:動物-棘皮動物類
拉丁界名:Animalia
中文界名:動物界
拉丁門名:Echinodermata
中文門名:棘皮動物門
拉丁綱名:Echinoidea
中文綱名:海膽綱
拉丁目名:Cidaroida
中文目名:頭帕目
拉丁科名:Cidaridae
中文科名:頭帕科
拉丁屬名:Phyllacanthus
中文屬名:葉棘頭帕屬
拉丁種小名:imperialis
描述:
種命名者:Lamarck
簡介:"葉棘頭帕Phyllacanthus imperialis在分類上屬於頭帕科Cidaridae。本種的體殼較高,殼頂部及圍口部都呈平坦狀,最大殼徑可達8公分左右。頂系直徑約為體殼直徑的三分之一,所有骨板上佈滿小疣。大棘粗大,呈紅褐色,略呈圓柱狀或長紡綞狀,表面具有縱走的細肋,末端圓鈍,長度與體殼直徑相近。小棘呈深褐色,扁平短片狀,如鱗片般包覆在殼表及大棘基部。活體時由於體表佈滿小棘,因此成深褐色,但去除棘刺與表皮後,裸殼呈淡紫褐色,大疣四周則灰白色,頂系與步帶則呈較深的紫褐色。本種的大棘粗而長,與一般的頭帕海膽粗短的棘極為不同,經常被誤認為石筆海膽販售。但其大棘質地較脆而輕,形狀為圓柱狀,石筆海膽大棘末端呈三角形,且粗重得多。本種的體殼呈扁球形也與長橢圓形的石筆海膽極易分辨。會以大型藻類為食,有時也會吃其他較小的無脊椎動物,食性上屬於雜食性。 葉棘頭帕主要棲息在水深約5~70公尺的淺海,廣泛分布於印度-太平洋海域,從紅海、馬達加斯加島到東加群島,從琉球群島到澳洲都有分佈。目前台灣尚未有本種的分布紀錄,但市面上極易買到本種的乾製標本及棘刺加工的風鈴與飾品。 "
食性:雜食
成體體型概分(直徑或體長):中型(5cm~10cm)
外部輪廓:球狀(Globularity)
口部位置:朝下(Under)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棘皮動物學
日期:
學名原始發表年代:1816
關聯:
學名原始發表文獻:Lamarck, J.B.P.A. de (1816). Echinides. pp. 1-59 in Histoire Naturelle des Animaux sans Vertèbres. Edn 1 Paris Vol. 3 [54].
範圍:
台灣分布地點:無
世界地理分布:從紅海、馬達加斯加島到東加群島
分布深度:3~20m 淺海區 I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使用聲明:館內公開瀏覽

授權聯絡窗口

鍾舜丞
04-23226940*762
chungnmns@nmns.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中文名:輪鏈頭帕
中文名:雙列角頭帕
中文名:棒棘鋸頭帕
中文名:冠棘真頭帕
中文名:刺柄頭帕
中文名:雙列角頭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