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蚓參

中文別名:沙海參

學名:Holothuria arenicola

拉丁同物異名:Holothuria maculata

推薦分享

Share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系統識別碼:0b00000180418be0
資料類型:
型式:合集
紀錄類別:無脊椎動物棘皮知識單元
主題與關鍵字:
學域-大分類:動物-棘皮動物類
拉丁界名:Animalia
中文界名:動物界
拉丁門名:Echinodermata
中文門名:棘皮動物門
拉丁綱名:Holothuroidea
中文綱名:海參綱
拉丁目名:Aspidochirotid
中文目名:楯手目
拉丁科名:Holothuriidae
中文科名:海參科
拉丁屬名:Holothuria
中文屬名:海參屬
拉丁亞屬名:Thymiosycia
拉丁種小名:arenicola
描述:
種命名者:Semper
簡介:"蚓參Holothuria arenicola,屬於海參科 Holothuriidae,又稱沙海參。動物為臘腸形,後端較細。乳黃色,背部具有十多對小褐色斑,排成2縱列。管足稀疏,集中於腹面。背部亦具有稀疏的疣足。肛門周圍有5組細疣,每組具4~6個小疣,中間2個較大。觸手20隻,楯狀。骨針為桌形體及扣狀體,桌形體底盤緣平滑,具一中間大孔及8~12個周圍小孔,底盤介於圓形及方形間,底盤徑為50~60μ;塔部適度高,具4個立柱;塔頂有一穿孔,十多個小齒略排程方形。扣狀體長約50~70μ,一般具有3對穿孔,亦有少數具有3對以上的穿孔。疣足內支持的杆狀體中間及兩端膨大,並且具有穿孔。觸手內杆狀體兩端具有短分叉,且有許多小突起。酒精標本顏色變化小。生活在珊瑚礁海域潮間帶至水深3公尺以內的石塊下。棲所和豹斑海參相似,要搬動石塊才可發現。動物移動性非常小。 分布範圍介於印度到西太平洋之間,包括西印度群島、馬斯開里恩群島、東非及馬達加斯加、紅海、馬爾地夫地區、孟加拉灣、印度東部、澳洲北部、菲律賓群島、日本南部及中國南部、南太平洋群島、夏威夷群島。台灣墾丁的珊瑚礁海域也有蚓參存在,但數量稀少。 "
食性:雜食
外部輪廓:臘腸或蠕蟲狀(Sausage like or worm like)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棘皮動物學
日期:
學名原始發表年代:1868
關聯:
學名原始發表文獻:Holothuria arenicola Semper, C. (1868). Holothurien Reisen im Archipel der Philippinen. 2. Wissenschaftliche Resultate. Weisbaden
範圍:
台灣分布地點:墾丁珊瑚礁海域
世界地理分布:西印度群島
分布深度:1~3m 沿岸淺水區
棲所環境:珊瑚礁區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使用聲明:館內公開瀏覽

授權聯絡窗口

鍾舜丞
04-23226940*762
chungnmns@nmns.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中文名:虎紋參
中文名:棘手乳參
中文名:白底輻肛參
中文名:中華海參
中文名:黃疣海參
中文名:蛇目白尼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