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兩點鋸鍬形蟲

學名:Prosopocoilus astacoides blanchardi

推薦分享

Share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系統識別碼:0b00000181e32974
資料類型:
型式:合集
主題與關鍵字:
學域-大分類:動物-昆蟲類
拉丁界名:Animalia
中文界名:動物界
拉丁門名:Arthropoda
中文門名:節肢動物門
拉丁綱名:Insecta
中文綱名:昆蟲綱
拉丁目名:Coleoptera
中文目名:鞘翅目
拉丁科名:Lucanidae
中文科名:鍬形蟲科
拉丁亞科名:Lucaninae
中文亞科名:鍬形蟲亞科
拉丁族名:Dorcini
中文族名:大鍬形蟲族
拉丁屬名:Prosopocoilus
拉丁種小名:astacoides
拉丁亞種名:blanchardi
描述:
亞種命名者:Parry
簡介:"動物昆蟲甲蟲鍬形蟲科兩點鋸鍬形蟲Prosopocoilus astacoides blanchardi Parry, 1873 兩點鋸鍬形蟲 Prosopocoilus astacoides blanchardi Parry, 1873 Prosopocoilus astacoides blanchardi Parry, 1873 兩點鋸鍬形蟲,又叫兩點赤鍬形蟲、褐黃鍬甲、褐黃前鍬甲。 兩點鋸鍬形蟲在臺灣屬中小型到中大型的鍬形蟲,雄蟲體長2.5-7 cm,雌蟲2-3.5 cm。體色呈橙紅色調,翅鞘會合處暗褐色;大型個體在頭部和前胸背板較暗,小型個體則全體色調趨於一致。雄蟲的大顎富於變化,一般在前端有3-4枚尖銳的小齒,後面是一枚較大但稍鈍的齒,這枚齒在大型個體是長在大顎中央,個體越小則越靠近頭部且齒越小,小型個體所有內側的齒變得不明顯,而整個大顎的形狀類似剪刀。雄蟲和雌蟲在前胸背板靠近側緣處都有兩個黑點,是中文名中「兩點」的由來,也是本種最容易鑑定的特徵。P. astacoides除台灣外也分布在印尼、中南半島、中國華北、華中、華南與西南、韓國、蒙古等地。 兩點鋸鍬形蟲是台灣的鋸鍬形蟲屬中最常見的種類,夏天從海拔100公尺的郊山到2100公尺的山地都不難看到牠們的蹤跡。幼蟲取食枯朽木,幼蟲期5-10個月。成蟲喜歡聚集在青岡櫟上吸食汁液,夜間有趨光性。"
食性:植食
成蟲體型概分:中小型﹝1cm~5cm﹞
口器特徵:咀嚼式﹝Madibulate or Chewing type﹞
翅之數量:二對翅
翅之質地:翅鞘﹝Elytra﹞
變態 (Metamorphosis):完全變態﹝Holometabolous﹞
生態:皆陸生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昆蟲學
日期:
學名原始發表年代:1873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使用聲明:館內公開瀏覽

授權聯絡窗口

鍾舜丞
04-23226940*762
chungnmns@nmns.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中文名:鹿角鍬形蟲
中文名:斑紋鍬形蟲
中文名:紅圓翅鍬形蟲
中文名:雙鉤鋸鍬形蟲
中文名:鬼豔鍬形蟲
中文名:雙鉤鋸鍬形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