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分享

Share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系統識別碼:0b00000180030c28
資料類型:
型式:合集
紀錄類別:考古知識單元
器物分類:田野照
器物類別:田野照
主題與關鍵字:
學域-大分類:人類-考古
文化類型:番仔園文化
描述:
簡介:清水遺址 民國八十六年六月二十九日,任職於台中縣立文化中心的何佳修先生,在台中縣清水鎮「台中港區藝術館」的施工現場,發現許多被工程翻出來的陶片,散落在棄土堆中,他立刻將這個情形告知科博館人類學組人員;繼之科博館人類學組於民國八十七年二月十九日至三月六日承辦文建會「文化資產種子教師研習營」時,對清水遺址進行試掘,獲得極為豐碩的成果。     清水遺址位於台中縣清水鎮中社里,主要分布在台中港區藝術館用地及其西側與南側。中心位置在北緯24°16’30’’,東經120°33’00’’;遺址的所在地是海岸平原,西距台中港約三公里,東距大肚山台地的西緣約二公里,海拔高度約六公尺;地表為黑褐色壤土,地面約一公尺以下變為灰色淤泥。據估計,清水遺址原來的面積,大約為400m×400m。     本次發掘,出土標本以陶容器破片、貝殼及獸骨為大宗。另外發現了兩具墓葬,一號墓是一名年約三歲的兒童,葬姿經擾亂;二號墓則是一名年約名三十五至四十五歲的男性,沒有使用葬具,葬姿為俯身直肢,頭東腳西,臉偏左側。雙手背於身後,似被反綁。     最後依據發掘所得的資料,我們可以得到以下結論: 一、清水遺址是屬於台灣史前鐵器時代的遺址,屬於番仔園文化,目前已知年代在距今一千三百三十年到四百五十年之間,其下限已接近漢人開始移民台灣的時間。 二、清水遺址與清代時平埔族拍瀑拉族的牛罵社密切相關。 三、清水遺址的居民死後行俯身直肢葬,此一葬俗從大甲到大肚皆相同,相信屬於同一族群。 四、清水遺址的居民當時以捕鹿、採貝及種植稻米為生。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人類學組考古學
格式:
質地:田野照
範圍:
採集地點:台中市清水區
年代:鐵器時代﹝金石並用時代﹞
遺址名稱:清水遺址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使用聲明:館內公開瀏覽

授權聯絡窗口

鍾舜丞
04-23226940*762
chungnmns@nmns.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文件名稱:CS-P4CWexL3探坑...
文件名稱:CS-P4CWexL3探坑...
文件名稱:M1人骨標本出土圖
文件名稱:M1人骨標本出土圖
文件名稱:清水遺址現場發掘情形-6
文件名稱:清水遺址現場發掘情形-6
文件名稱:清水遺址現場發掘情形-11
文件名稱:清水遺址現場發掘情形-11
文件名稱:發掘現場繪圖-3
文件名稱:發掘現場繪圖-3
文件名稱:大陶甕標本出土圖
文件名稱:大陶甕標本出土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