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種名:擬尖鰭海鰗鰍

學名:Bregmaceros pseudolanceolatus

台灣俗名:擬尖尾犀鱈、海鰗鰍

大陸名:擬尖鰭犀鱈

中文種名:擬尖鰭海鰗鰍學名:Bregmaceros pseudolanceolatus台灣俗名:擬尖尾犀鱈、海鰗鰍大陸名:擬尖鰭犀鱈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全球唯一識別碼:urn:lsid:fishdb.sinica.edu.tw:catalogue:395467
資料類型:
紀錄類別:魚類名錄
著作者:
命名者:Torii, Javonillo & Ozawa, 2004
主題與關鍵字:
科中文名:海鰗鰍科
描述:
型態特徵:體延長,側扁。頭短小,被海棉狀皮膚。口中型,由吻端斜開;上下頜、鋤骨有齒,腭骨無齒。鰓裂廣;左右鰓膜癒合,但在喉峽部分離。體被中型圓鱗,易落;頭部無鱗;無側線;縱列鱗數。背鰭兩個,第一背鰭為單一細長棘;第二背鰭呈孤形,前部高起,具軟條;臀鰭與第二背鰭相似,約略相對,起點在背鰭起點下方或略後一鰭條;腹鰭喉位,外側數鰭條延長為絲狀;尾鰭圓形或略尖。身體黑色素會隨成長改變,成魚體背具數列黑色素細胞,體腹黃色或稍淡。背鰭前葉具有一黑斑或無,胸鰭上半部深黑色,下半部透明,臀鰭接近透明或僅有少數黑色素細胞,尾鰭前半透明,後半黑色。Torii et al. (2004)重新檢視過去所紀錄之尖尾海鰗鰍(B. lanceolatus) ,並將原始模式標本中的副模標本另立為本種。過去台灣所記錄的麥氏犀鱈(B. mcclellandi)經證實為本種之誤鑑。
棲所生態:棲息於大陸棚底層水域,一般棲息深度在20-30公尺以內,喜結群洄游。以浮游生物為食。
地理分佈: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由臺灣南部至東南亞各國。臺灣分布於全島。
漁業利用:魚體小型,除學術研究外,不具食用價值。
出版者:
負責人:邵廣昭
日期:
資料修訂日期:2012-03-07 11:25:10
來源:
台灣魚類資料庫(http://fishdb.sinica.edu.tw)
The Fish Database of Taiwan(http://fishdb.sinica.edu.tw)
語言:
中文;英文
關聯:
Torii, A. , R. Javonillo, and T. Ozawa. 2004. Reexamination of Bregmaceros lanceolatus Shen, 1960 with description of a new species Bregmaceros pseudolanceolatus (Gadiformes: Bregmacerotidae). Ichthyological Research No. 51: 106-112.
管理權: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後設資料創用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授權聯絡窗口

請洽臺灣魚類資料庫
email:taiwanfishdata@gmail.com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中文種名:澎湖犀鱈
中文種名:澎湖犀鱈
中文名:尖尾犀鱈
中文名:尖尾犀鱈
中文種名:日本犀鱈
中文種名:日本犀鱈
中文種名:日本海鰗鰍
中文種名:日本海鰗鰍
中文名:麥氏犀鱈
中文名:麥氏犀鱈
中文種名:犀鱈科
中文種名:犀鱈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