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四日五點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UZ-320000032865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洪月樵
主題與關鍵字:
八州遊記
描述:
內文:十月初四日五點,天尚未明,山氣嚴寒,倍於平地,余起然燈,則廟祝已來扣門兩次,五點三十分稍辨色,一行厚加衣裘,同往日觀峰望東海浴日。峰在玉皇頂之東,迤南二里,行一里餘至其上,則寬平處大於玉皇頂,周可二里餘,左右見海上橫蔽黑雲一道,如萬里長城,有淡紅色如薄霞,隱隱躍躍於黑霧中,如有物在地欲升而 復沈之狀。復候至六點餘,冬風刺骨,冷不可支,白嶺頭回步,未幾,則日輪已升在黑雲之上,光芒為黑氣所濛,不甚射眼,與常時所見初日,了無以異,而昔人所述扶桑赤烏,全體昭融,旭輪日馭,如燈吐燄,上黃白下紫赤,從萬里汪洋中,薄羅蛻脫,作紅嬰出浴之奇觀,不可得見也,反是在九江彭蠡湖口大船上,所見海中出日之形狀,為晃蕩壯麗,蓋非會逢其適不可耳。日觀峰中有石垣,四繚如小城,闢四門,中立一亭,為乾坤亭,亭後為高宗乾隆御製觀日詩 碑亭,二亭皆已頹廢,門與垣亦半頹落,垣後一大石,「鐫孔子小天下處」,峰前半里外斜陡處,設一紅牆如長障,為舊時捨身崖,下即無底絕壑,往往有人投命,故明末山東巡撫築此以蔽,而號愛身焉。此外有長石突出峰外曰探海石,有大石翹聳峰頂曰望海石,有三巨石相續成梁跨崖壑曰仙人橋,其西即萬松山十三層之頂也,自日觀峰望見眾峰,並列地底,欲俯摩其頂,尚在千仞之下,顧見山中東西二大澗,直走如長 虹赴壑,入於汶河,亦汶水之源也,考《水經注》,汶水又南,右合北汶文,水出分水溪,源與中川分水,東南流逕泰山東,右合天門下溪水,水出泰山天門下谷東流,古者帝王升封,咸憩此水,水上往往有石竅存,又云其水自溪而東,濬波注壑,東南流逕龜陰之田,又合環水,水出泰山南溪,南流歷中下兩廟間,余按東澗,據《水經注圖》,即《水經注》之南溪水也,西澗,即《水經注》天門溪水也,二澗合流,《水經注》謂之石汶,過泰山明堂,謂之環水,《山海經》所謂環 水出泰山,東流注于汶者也,齊宣王欲毀周明堂,因孟子之言而止,故《史記》〈封禪書〉,《前漢》〈郊祀志〉,載明堂在泰山東北阯,漢武帝嫌其險狹不敞,別營汶水上,南北朝以後,尚見遺蹟焉。姚姬傳謂古時登山,從東谷入,道有天門,古謂之天門谿水,余考漢馬第伯從光武登封,去平地二十里,南向極望,石壁窅窱,如無道徑,直上七里,天門如穴中視天,按此則又宛然今日南天門之路,不知是從東谷然後轉向南,抑從東谷直上東天門歟?
出版者:
簡榮聰
日期:
出版品發行日期:1993
格式:
文字檔
來源:
臺灣文藝叢誌
語言:
中文
範圍:
臺灣文藝叢誌
管理權: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問民間疾苦對
列傳六
下龍門臨伊水
列傳五
東西科學考證(講演稿)
臺灣哀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