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點過四橋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UZ-320000032840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洪月樵
主題與關鍵字:
八州遊記
描述:
內文:十二點過四橋,一有水,十二分至鄒縣,去縣治尚遠,不見縣城,鄒即邾國也,宋歐陽忞謂古邾國在鄒平,或自鄒平徙此,《春秋傳》文十三年,所謂邾文公卜遷于繹者也,惟鄒平距此太遠恐非,蓋避魯難自近魯地遷依嶧以為固,故嶧山亦曰鄒山,又曰邾嶧、鄒嶧,武王封顓頊後陸終氏於邾,為 魯附庸,後為楚滅,然魯亦侵凌不已,故《春秋》文七年伐邾,《左傳》宣十年公孫歸父取繹,公羊氏以為取蘱,哀公元年至七年,歲歲伐邾入邾,又取其漷東田、沂西田也。邾鄒聲近,魯穆公遂改為鄒,故孟子為鄒人,縣南有孟子廟,廟左有宣獻夫人祠,即孟母廟也。城北三里有亞聖陵,亦曰孟林,林在九龍山、馬鞍山之間,松楸森密,規制之大,次於孔林。孟母墓在馬鞍山麓,惜余急於謁曲阜陵廟,不能滯信宿以瞻仰。 十二點四十分至四十四分,三過有水之橋,是為洸水、沂水、雩水、蓼水,入泗水之諸流,將近兗州,路東遠見一山低而長,初以為魯鳧山, 後審鳧山在鄒西南,即兩下店所望路西之遠山,世傳伏羲畫卦處,此所見乃古昌平山,今之四基山耳,昌平即《史記》載孔子生於魯昌平鄉陬邑地,亦即《左傳》僖二十九年,介葛盧來朝所舍之昌衍,杜預以為即昌平城,在今曲阜南五十里,昌平山在兗州城東南十餘里,閻氏謂昌平山,鄉以山名也,介葛盧東夷君長,能聽牛鳴,則皇侃《論語疏》,謂公治長鳥聽鳥語豬鳴,當不誣,所傳鳥語一節,亦如古樂府。十一點五十三分,過一長橋約三四百步,河中水亦多,是為泗水之正流,五十四分到 兗州府,反不見山。 泗水出陪尾山,上源有陶墟,墟有漏澤,石穴玲瓏,方十五里,《水經注》謂其水能盈漏,今尚不爽,各書俱以為四源並發,故稱泗水,獨《水經注》以為五泉俱導,泉穴各徑尺餘,殆並旁穴數之也。水側有原泉祠,栝柏成林,今為泉林寺,四泉循泗水縣北八里,始合為一,泗水本大,合數水過兗州,而其流益大,濟寧以南之運河,即泗水之渠也。南流之泗入淮,北流之泗入汶,洙泗並稱,洙實入泗之水,不足以匹泗,洙之與泗,以孔子設教洙泗間故也。沂水之源在泗源以東,《班志》、《續志》謂出泰山郡蓋縣,《水經》謂出蓋縣艾山,今屬沂州沂水縣,康成以為沂山, 亦云臨樂山,亦為大弁山,連小泰山,沂出其陰,沭亦出焉,而洙出其陽,《水經注》謂沂有南北二源,其流去泗甚遠,而末逕邳州入泗,其大次於泗水,然非曾點所浴之沂水,浴沂之水,出尼邱西北平地,短而細,有溫泉入,亦名雩河,逕曲阜南至滋陽,而即注於泗,不過六十餘里,與艾山行六百里之沂,?不相侔。 陪尾山見《禹頁》,班固以為即江夏郡安陸之橫尾山,然《博物志》、《唐志》、《元和志》、《一統志》及後儒,皆以為泗水所出者陪尾也,《水經注》於溳水、泗水兩存之,《尚書》蔡傳亦於徐州導淮兩存之,皆岐矣。橫尾山本謂橫山,在今德安府治之 安陸縣,不及陪尾也,陪尾在今兗州府泗水縣東五十里。 今圖實測之版,出武昌地學會,將陪尾而南,巨圍至蒙山泉谷,西由尼山四基至嶧山,欑聚作一大叢山,余實地審望,並徵古籍,乃殊不然,各山雖相距不甚遠,而多不相連,不能合為一山,若謂山脈相屬則皆自泰山來,豈能與泰山為一哉?
出版者:
簡榮聰
日期:
出版品發行日期:1993
格式:
文字檔
來源:
臺灣文藝叢誌
語言:
中文
範圍:
臺灣文藝叢誌
管理權: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虞衡志
虞衡志
五桂嶺石壁肖像
列傳七
三點十分
建國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