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廟石鼓為中國文化之寶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UZ-210000021136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雅堂
主題與關鍵字:
雅堂先生餘集
描述:
內文:文廟石鼓為中國文化之寶,固非秦碑漢碣可得而比也。鼓凡十,大徑尺餘,高可三尺,初在陳倉之野,唐鄭餘慶始遷置鳳翔。韓昌黎作歌,以為周宣王獵鼓,宜置太學。按史宣王為中興之主,開明堂,會諸侯,大閱車徒,其文則雅頌也,其字則史籀也。而說者揣測,或以為文王之鼓,或以為成王之鼓,而鄭樵據?丞二字見秦斤秦權,以為秦鼓;馬定國據後周書以為宇文鼓;陸友仁據北史以為元魏鼓;至楊慎之偽作全文,尤謬。五代之亂,鼓亡其二,宋皇祐間,向傳師求得之。大觀中,徙開封,置辟雍。靖康之末,金人陷汴州,取歸燕,置大興府。元至元已卯,始置文廟戟門內,分列左右,繞以木欄。國子司業潘迪乃據鄭樵施宿薛尚功等說,作音訓,缺者缺之,計得三百九十有九字,立石於旁,今尚存。按鼓計數應六百五十有五字,而今更為漫滅,所存僅三百二十有五字而已。清乾隆五十五年,高宗據所存之字三百有十,重文二十有二,作新鼓;制較小,亦置於戟門外,別作音訓,立石記之。其文古茂,凡十章,都八十句,茲以今文讀之如左: 我車既工,我馬既同。我車既好,我馬既阜。君子員員,獵獵其斿。麀鹿速速,君子之求。(右甲) 廓猷合道,允熾維宣。天子謂公徒,我其以囿。簡徒徇眾,除道具駕。驅我馭其亞,帥我弓其射。(右乙) 亞車趣趣,輶車□□ 。左驂驁驁。右驂□□。其斿敻敻。其?旛旛。君子其來,導我鳴鑾。(右丙) 我車翼翼,我馬□□。導彼盩原,隮彼大陸。彤矢族族,鹵弓炱炱。其斿□□,君子之來。(右丁) 遄來騝騝,時余卅里。余射鹿於茲,六轡寫止。出勿憂微霾,或以時雨逢濕。陰陽靈帛,華我天子之所。(右戊) 其淵也孔深,帛淖洋洋,滔滔沔沔,漫之一方。其魚不識,蒸蒸維鱮,?鯁鮒□,又极又罟。(右己) 其阪又多樹,為棕?棫樸,楊柳及栗。既氏既柞,如莽如箬。及華及碩,禽翰迺宮,以時而作。(右庚) 其途孔庶,獸迺寧處。糜豕豚蜀,麀鹿雉兔,趉趉其臭,□□其虎,左驂馬執之,大黃弓射之。(右辛) 即鹿又奔,搏鹿又填,鮮葅時旨,異□時申,如天之喜,秀藝員作,徼徼庸庸,即以寫樂。(右壬) 徒駢既射,我馬載止。用賢孔庶,康康敷治。田車既安,日維丙申。用各為章,害不永寧。(右癸) 石鼓之由來尚矣。而世猶有疑者,以為既屬周鼓,文辭雅茂,則孔子刪詩,應列采芑吉日之間,何以不見?一也。漢太史司馬遷遊覽名山大川,摭拾異聞,網羅舊事,何以不載周紀?二也。然孔子周游,未嘗入秦,而或發見於漢氏之後,則子長又何得見?如竹書紀年者,晉太康二年汲郡人發魏襄王塚所得,則非兩漢人可得而知也。且古來金石多埋沒於荒煙蔓草中,至今始出者,何可勝數?更有遠見於數萬里外者,此則奇之又奇也。清光緒間,南美洲祕魯人掘地,得唐堯治水碑,文為古篆,今尚存於博物院;考古者遂以洪水之時,二洲相接,不然何有此物?近者燉煌石室發掘唐人寫經,無慮數千卷,紙為黃麻,歷久不壞,余亦得一。夫中國為文明古國,兵燹之中,每多藏窖,或以殉葬,茍此後礦業大興,闢山刊道,以盡地利,則必有所得,以補古史之缺也。石鼓之帖已禁模榻,東西人士每購之,以為考古之資。而余亦得一,并明人張照所書昌黎石鼓歌,殊可寶也。
出版者:
連橫
日期:
出版品發行日期:1974
格式:
文字檔
來源:
臺灣文藝叢誌
語言:
中文
範圍:
臺灣文藝叢誌
管理權: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附錄 槱兒遊蘆溝橋筆記
埔里社(第十)〔志〕
外交志
榷賣志
列傳七
十二點七分至德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