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生白圭優劣論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UZ-010204006456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陳材洋
主題與關鍵字:
臺灣文藝叢誌
描述:
內文:伏生者,西漢之儒也。其事不多見於經傳。不詳載於史冊。而說者謂文子罹秦火之災。彼獨強記書詞。至漢文帝旁求博士講經。搜羅典籍文子。始吐露尚書二十八篇。然其時彼年巳九十餘。考其履歷。又是生長秦季,而為秦季之儒矣。秦之焚書坑儒。彼猶能脫虎口,意當時伏處巖阿。為雌之伏,不為雄之飛。直至易秦而漢。生氣常存。故名為伏生歟。若然則名皆有取義。如戰國時魏之白圭者。跡其生平。飲食能薄。嗜慾能忍,章身之衣服能節。童僕之苦樂能共。欲表清白家風。如圭璧無瑕疵,故名稱其實。而稱為白圭歟。玆姑不具論,第念人各有優劣。彼伏生優於文學。尚書一部。何以不能正言。而必使其女傳言教錯。致錯僅以意讀。多生闕誤。豈劣於口才之故歟。然以衰老之年。諸多混鈍,其劣於言語。似不足怪。所怪者孔安國之序,謂伏生口以傳授。失其本經。漢書謂尚書初亦壁藏。而後亡數十篇。其說與孔序異。至篇數伏生所授凡二十八。後加泰誓一篇。為二十九。隋經志云。伏生作尚書四十一篇。以授同郡張生,張授千乘歐陽生。又有夏侯多尉。受業張生。其時學有淵源。各有傳授。三家並稱。自東晉豫章內史梅頤。得安國之傳,增加篇數二十五。以合伏生所口授二十八。去其泰誓。分堯典益稷盤庚中下康王之誥。各自為篇,其舜典亡闕。取王肅本慎徽以下續之。而尚書遂有古文今文之別,嗚呼。古文尚書。皆魏晉間人所作,託安國以為名耳。今文所增廿五篇。體製如出一手。采輯補綴,雖無一字無所本,而平緩卑弱。殊不類先漢以前之文字,即孔傳並序。亦不類西京文字氣象。與孔叢子同是一手偽書。吾謂伏生掇拾流亡之餘,以篤老之年。僅垂如線之緒於女子之口。立德不朽,毋乃近於陋劣乎。然千萬世而下。因是可稍見唐虞三代之遺,其優越勳勞。豈可?滅哉。特當日不明言垂訓。勒諸金石。致後儒附會穿鑿之竄亂。不無劣點之遺憾耳,至於白圭者。當魏文侯時。李悝務盡地力。彼則樂觀時變。人棄我取。人取我與。因此居積致富。其趨時若猛獸鷙鳥之發。嘗曰吾治生產,猶伊尹呂尚之謀。孫吳用兵。商鞅行法。蓋謂彼於治生之道。其有所試,是識力優勝於人。似不讓陶倚經營之善矣,乃欲以節約之術。施於國中。問及二十取一為何如。是則見解之一卑劣也,獨不思什一而稅。為堯舜之道,多則桀。寡則貉。何得變輕稅法。以同乎夷俗,孟子以正言折之。婉言導之,是打破彼之劣見。引進彼於優良之域耳。至當時諸侯之國有小水。白圭為之築隄壅塞,遂揚揚得意。誇治水無四乘之勞勝禹有八年之苦。此又陋劣之眼力同於鄙夫也。不知禹掘地而注之海,有一視同仁。彼築隄注他邦,是損人利已。宜孟子重斥其言之太過。而示以仁人之所惡也,要之白圭與伏生。雖世之相後也,有多歷年所。地之相去也,有天各一方。而考二人畢生之事跡,伏生優多而劣少。白圭優少而劣多。是人各有所優有所劣。不特彼之二人,而彼二人之優劣。自可相提以並論焉。
出版者:
鄭汝南
日期:
出版品發行日期:大正9年8月15日
格式:
文字檔
來源:
臺灣文藝叢誌
語言:
中文
範圍:
臺灣文藝叢誌
管理權: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節孝名冊
列傳五
列傳二
列傳七
列傳二
軍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