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飛鳳古道關西段

客語拼音:海陸:fui`fung+ san`gu’to+ guan` si` to+(gon` lu+:tai+ lu+)

別名:官路;大路

名稱:飛鳳古道關西段客語拼音:海陸:fui`fung+ san`gu’to+ guan` si` to+(gon` lu+:tai+ lu+)別名:官路;大路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識別資料:C0-1000404-1005-000679
著作者:
普查人員:陳玉蟾
主題與關鍵字:
類別:文化景觀
種類:歷史文化路徑
關鍵字:關西古道、飛鳳古道
描述:
簡要描述:100多年前,飛鳳古道是竹東、北埔、峨眉、橫山、芎林、關西等地區高經濟價值農產品的外銷路線。從清代到日本時代後期,約100多年,先民為了生計挑擔負重,往來於這條古道上。貨物挑至龍潭鄉三坑村大漢溪渡頭,貨物先用小船渡到對岸的大溪,再換大船,貨物順大漢溪至艋舺(萬華)、淡水,銷至世界各地。當時飛鳳古道是新竹內山交通的大動脈。這條古道從鹿寮坑到關西「街路」(太和宮附近),約7公里,其中老茶亭至燥坑口,原來至少有三分之二的路面是鋪設石頭。石頭的鋪法為中間是長扁形的大石頭,兩旁則是較小的圓石頭,中央部分若有凹凸不平面,都會埋進泥中,雙足踩踏其上,能盡量舒適、安全。
特徵:其路線如下(現今地名)竹東→芎林秀湖→五龍村→華龍村→老茶亭→新茶亭→彭屋→燥坑口→渡船頭→石店尾→石店子→圳頭排(關西仁安里) →水倉(關西鎮、龍潭鄉交界)柯仔崎(關西仁安里、龍潭鄉高平村交界)→十股寮(龍潭鄉高平村)→三角林(龍潭鄉三林村)→三坑子(龍潭鄉三坑村)尚有部分路段保留原來的石階古道,但是快速流失中。
日期:
建檔日期:2009-09-04
來源:
臺灣客庄文化數位典藏系統
語言:
中文
關聯:
關連:從前的古道路線並不是單一的一條,而是呈綿密的蜘蛛網狀。我們常說:路是人走出來的。客家先民一百多年前多居於「山林壁壢角」,不管住家附近交通動線或是山林田園工作需要,皆靠雙足行走,久之自成路徑。我們要強調的是諸多古道中,「飛鳳古道」是主要幹道,其重要性和地位有如今日的「台三線」,許多先民也以「大路」稱之。 稱飛鳳古道為「大路」,一方面顯示本古道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它6尺寬的路面相較於其他多數羊腸小徑,簡直像是高速路公路了。日本時代後期戰爭爆發,行軍的戰士、軍用馬、驢車也加入古道的行旅之中,所以也有人叫它「陸軍路」。不管是叫它「大路」或是「陸軍路」,我們都可以藉這些稱呼想像它的風貌和重要性。
範圍:
位置與範圍:新竹縣 關西鎮 南新里南新里
所在地:新竹縣關西鎮
經度:121.170272
緯度:24.775474
管理權:
中華民國客家委員會
後設資料創用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