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琳音義》與唐代大藏經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電子全文網址:http://taipei.ddbc.edu.tw/sutra/W0071_001.php
資料類型:
型式:文字
主題與關鍵字:
藏外佛教文獻
描述:
經文摘錄:(前五百字)《慧琳音義》與唐代大藏經方廣錩佛教從印度傳到中國,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形成中國佛教。中國佛教有許多不同於印度佛教的特點,而中國佛教大藏經的出現,也是中國佛教不同於印度佛教的特點之一。與古印度諸國分立的政治局面相適應,印度佛教從部派分裂開始,就再也沒有統一過。印度人傾向於認為,無數相互對立的集團與派別、各種異質東西的同時並存是一種正常的現象。部派佛教時期的印度僧人說:一個金手杖雖然斷為十八截,但每截都是真金的,由此論證了當時分裂的諸多部派都屬於佛教正統,都是合理的存在。出於這種思想方式,他們自然無意於從事統一佛藏的工作。因此,印度佛教在理論上雖有「三藏」、「菩薩藏」的提法,但在實際上大乘、小乘各個派別各自傳承自己的典籍,不存在標準的、規範化的佛藏,呈現出百花齊放之勢。中國的情況則不相同。從歷史上看,從古到今,中國基本處於大一統的政治格局。即使國家暫短分裂,有關國家或自詡正統,以統一為己任;或奉別國正朔,自居於藩屬。因此,在中國人看來,統一是正常的,分裂是不正常的。與此相應,在意識文化領域,中國人總是力圖會融各種矛盾因素,致力於建立一個圓融和諧的體系。南北朝時期中國僧人的判教、唐代中國僧
出版者: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http://www.cbeta.org
貢獻者:
方廣錩
格式:
卷數:1卷
來源:
Buddhist Texts not contained in the Tripitaka Vol. 08, No. 071
語言:
中文
管理權: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後設資料創用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聯絡窗口

法鼓佛教學院 - CBETA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吳寶原先生
02-28932133
maha.cbeta@gmail.com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二曜金剛合璧
金剛經讚集(擬)
大方廣華嚴十惡品經
三聖御制佛牙贊
佛說觀佛三昧海藏經本行品第八
廣施無遮道場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