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飾(一對)

推薦分享

Share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6850
主題與關鍵字:
泰雅族| 貝珠|硨磲|項鍊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園區管理局典藏文物
描述:
貝珠,泰雅語稱為『kaaha』;多以硨磲科(Tridacna)貝類為材製作,將貝殼打碎後穿磨而成白色管狀小貝珠。雖然泰雅族大量使用貝珠,且賦予貝珠極特殊的社會文化意義,但其本身並無製作貝珠的技術;所用貝珠都是對外交換而來。漢人移入之前製作貝珠的原住民,據1806年間漂流至台灣的日人記述推測應該是台灣東岸沿海居住的平埔或阿美族群﹙秦貞廉1939:26﹚。小貝珠,除了製作衣服首飾,表現美觀和象徵社會地位之外,在泰雅族社會中具有更重要的經濟交換意義。二束綁合之貝珠串,每束由9-12條貝珠串合編成,每束頂端以麻繩綁繫編成一持握處。部分麻線已鬆脫或脆化斷裂,因此在數目上並不準確。根據文獻記載,泰雅族交換使用之貝珠串。由小單位編成一中單位再組合成整體,在指稱上依方便稱為串、股、束。每十串可組成一股稱tunux,為南澳泰雅的稱呼,具有從串、股、束的層次為貨幣計算單位;為交易用貝貨。 根據文獻南澳泰雅稱貨幣稱kaxa,以麻線串連數十粒kaxa兩端連成環狀稱為sinbhongan,即「一串的長度規定為從人的肩膀到指尖,約有二尺到二尺五吋,暫且譯為珠串」(慣習調查報告書,p.207)將十條s成一束稱tunux,稱束,將sinbhongan縫在長方形麻布(pala)上稱珠裙pinbtwan;縫在方衣(lukus)上稱珠衣,這都可視為交換的貨幣,且為十進法計算。
日期:
2008年2月
管理權: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園區管理局

授權聯絡窗口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園區管理局
地址:904屏東縣瑪家鄉北葉村風景104號
電話 : (08)7991219#235
傳真 : (08)7993551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標本名稱:毒刺
標本名稱:毒刺
中文名稱:玻璃手環(AT003131...
中文名稱:玻璃手環(AT003131...
標本名稱:毒刺
標本名稱:毒刺
標本名稱:陶器
標本名稱:陶器
標本名稱:銅鑼
標本名稱:銅鑼
標本名稱:毒刺
標本名稱:毒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