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種名:巴氏海馬

學名:Hippocampus bargibanti

台灣俗名:巴氏豆丁海馬

大陸名:巴氏海馬

中文種名:巴氏海馬學名:Hippocampus bargibanti台灣俗名:巴氏豆丁海馬大陸名:巴氏海馬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全球唯一識別碼:urn:lsid:fishdb.sinica.edu.tw:catalogue:395319
資料類型:
紀錄類別:魚類名錄
著作者:
命名者:Whitley, 1970
主題與關鍵字:
科中文名:海龍科
描述:
型態特徵:極小型海馬,成熟體長約2.7公分左右。體環11-12,尾環31-34,背鰭13-15鰭條,胸鰭10-11鰭條。臀鰭小或無,成魚不具臀鰭;頭部與軀幹區隔不明顯;吻非常短,約與眼徑同寬,前方彭大;體呈肉質狀,體環及尾環相當不發達;軀幹腹側分節不完全;全身佈滿不規則突起之結節,周邊覆蓋軟組織;頭冠為一個圓球狀;眼前及頰部各具有一圓形突棘。具有兩種顏色型態,其一為灰白色具有粉紅或紅色結節,此型通常棲息在紅色海扇Muricella plectana上,其二為黃色具有橙色結節,此型通常棲息在黃色海扇Muricella paraplectana上。
棲所生態:性喜棲息在水流較強勁的地區,目前已知僅棲息在數種海扇(Muricella spp.)之上,其型態完全融入珊瑚,具有擬態,極難被發現。
地理分佈:產於西太平洋地區。2005/4首次紀錄於墾丁(東森新聞報導)。2010/6/25紀錄於綠島(中國時報報導)。陳等(2010)正式紀錄於墾丁。
漁業利用:目前生態習性未知,僅能生存在海扇上,臺灣曾紀錄可能因受到人為干擾而集體離去,若干年後才又返回。目前仍無成功養殖之案例,建議不要從野外採集。
出版者:
負責人:邵廣昭
日期:
資料修訂日期:2012-03-09 11:13:01
來源:
台灣魚類資料庫(http://fishdb.sinica.edu.tw)
The Fish Database of Taiwan(http://fishdb.sinica.edu.tw)
語言:
中文;英文
關聯:
陳等(2010)墾丁國家公園海域魚類圖鑑增修壹版。
管理權: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後設資料創用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授權聯絡窗口

請洽臺灣魚類資料庫
email:taiwanfishdata@gmail.com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中文種名:藍帶矛吻海龍
中文種名:藍帶矛吻海龍
中文種名:三斑海馬
中文種名:三斑海馬
中文種名:長鼻粗吻海龍
中文種名:長鼻粗吻海龍
中文種名:三斑海馬
中文種名:三斑海馬
中文種名:鋸粗吻海龍
中文種名:鋸粗吻海龍
中文種名:印尼腹囊海龍
中文種名:印尼腹囊海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