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種名:鳳鱭

學名:Coilia mystus

台灣俗名:鳳尾魚、烤籽魚、籽鱭、子鱭、馬齊魚

大陸名:鳳鱭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全球唯一識別碼:urn:lsid:fishdb.sinica.edu.tw:catalogue:395241
資料類型:
紀錄類別:魚類名錄
著作者:
命名者:(Linnaeus, 1758)
主題與關鍵字:
科中文名:鯷科
描述:
型態特徵:體延長,側扁,向後漸細長。腹部稜鱗顯著,16-17+22-26。吻短,圓突,等於或略大於眼徑。眼中等大。口大,下位;口裂傾斜。上頜骨後延伸達胸鰭基部,上頜骨下緣有細鋸齒。齒細小,絨毛狀,上下頜齒單列;鋤骨和腭骨均有絨毛狀齒帶。鰓耙細長,18-21+25-30;左右鰓蓋膜相連,但不與峽部相連;鰓蓋條9-10。體被易脫落的薄圓鱗,縱列鱗60-65;頭部無鱗;胸鰭和腹鰭的基部各有1寬大的腋鱗;無側線。背鰭位於體前半部上方,背鰭基前方有1短棘,後接鰭條13;臀鰭起點距吻端較距尾鰭基為近,鰭條數74-86;胸鰭上部有6根游離鰭條,均延長為絲狀,向後延伸到或超過臀鰭起點;腹鰭短小,始於背鰭小棘的下方;尾鰭上下葉不對稱,上葉尖長,下葉短小,下葉的鰭條與臀鰭條相連。體銀白色,背緣偏墨綠色;尾鰭尖端稍帶黑色;背鰭、胸鰭、腹鰭淺色。
棲所生態:沿近海中上層魚類,以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亦常可於河口區、沼澤區及內灣區發現。
地理分佈:分布於西太平洋海域。臺灣發現於北部海域。
漁業利用:一般利用流刺網漁法捕獲。但因為魚體瘦薄,肉質較少,因此並非主要經濟魚種,市場上亦較少見。
出版者:
負責人:邵廣昭
日期:
資料修訂日期:2012-03-30 17:08:33
來源:
台灣魚類資料庫(http://fishdb.sinica.edu.tw)
The Fish Database of Taiwan(http://fishdb.sinica.edu.tw)
語言:
中文;英文
關聯:
Whitehead, P.J.P., G.J. Nelson and T. Wongratana 1988 FAO Species Catalogue. Vol. 7. Clupeoid fishes of the world (Suborder Clupeoidei). An annotated and illustrated catalogue of the herrings, sardines, pilchards, sprats, shads, anchovies and wolf-herrings. Part 2 - Engraulididae. FAO Fish. Synop. 125(7/2):305-579. Rome: FAO;中國動物誌-鱘形目;海鰱目;鯡形目及鼠鱚目(張, 2001)
管理權: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後設資料創用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授權聯絡窗口

請洽臺灣魚類資料庫
email:taiwanfishdata@gmail.com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中文種名:漢氏稜鯷
中文種名:漢氏稜鯷
中文種名:寡鰓半稜鯷
中文種名:寡鰓半稜鯷
中文種名:杜氏稜鯷
中文種名:杜氏稜鯷
中文名:刺公鯷
中文名:刺公鯷
中文種名:芝蕪稜鯷
中文種名:芝蕪稜鯷
中文名:黃鯽
中文名:黃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