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種名:鈍吻真鯊

學名:Carcharhinus amblyrhynchos

台灣俗名:黑印真鯊、大沙、黑印白眼鮫、黑尾真鯊、灰礁鯊

大陸名:鈍吻真鯊

中文種名:鈍吻真鯊學名:Carcharhinus amblyrhynchos台灣俗名:黑印真鯊、大沙、黑印白眼鮫、黑尾真鯊、灰礁鯊大陸名:鈍吻真鯊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全球唯一識別碼:urn:lsid:fishdb.sinica.edu.tw:catalogue:383068
資料類型:
紀錄類別:魚類名錄
著作者:
命名者:(Bleeker, 1856)
主題與關鍵字:
科中文名:真鯊科
描述:
型態特徵:體呈紡錘型。頭寬扁。尾基上下各具一凹窪。吻短而圓鈍。眼圓,瞬膜發達。前鼻瓣具一短三角形突出;無口鼻溝或觸鬚。口裂弧形,口閉時上下頜緊合,不露齒;上頜齒側扁,三角形,邊緣具細鋸齒,齒尖略外斜;下頜齒較窄而直立,邊緣略具鋸齒,基底寬。噴水孔缺如。背鰭2個,背鰭間無隆脊,第一背鰭中大,起點與胸鰭內角相對,後緣深凹,下角尖突;第二背鰭小,起點與臀鰭起點相對,後緣微凹,後角尖突;胸鰭大型,鐮刀形,後緣幾平直,外角鈍圓,內角圓形,鰭端伸達第一背鰭基底後端;尾鰭寬長,尾椎軸上揚,下葉前部顯著三角形突出,中部低平延長,與後部間有一深缺刻,後部小三角形突出,尾端鈍尖。體背側灰色或古銅灰色,腹側灰白;第一背鰭具不規則之白色邊緣;尾鰭具一明顯之寬黑色緣;胸鰭、第二背鰭、臀鰭及腹鰭尖端淡黑色。
棲所生態:棲息於大陸棚、島嶼斜坡或附近開放性海域的中大型鯊類。通常巡游於珊瑚礁區,亦常出現於深海底層或位於強洋流附近而較淺的潟湖區。主要以礁區的魚類、烏賊、章魚、螃蟹、龍蝦或其他蝦類為食。通常成群覓食,掠捕速度快。性兇猛,對人類有潛在性危險。胎生,一胎可產下1-6尾幼鯊,剛出生之幼鯊體長可達50-60公分。
地理分佈: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馬達加斯加島,東至土木土群島,北至中國沿海,南至澳洲。臺灣西部海域有產。
漁業利用:主要以底拖網、流刺網及延繩釣捕獲,經濟價值高。肉質佳,可加工成各種肉製品;鰭可做魚翅;皮厚可加工成皮革;肝可加工製成維他命及油;剩餘物製成魚粉。
出版者:
負責人:邵廣昭
日期:
資料修訂日期:2012-02-24 09:49:59
來源:
台灣魚類資料庫(http://fishdb.sinica.edu.tw)
The Fish Database of Taiwan(http://fishdb.sinica.edu.tw)
語言:
中文;英文
關聯: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中國動物誌-圓口綱及軟骨魚綱(朱等, 2001);FAO Species Catalogue, Vol.4 Sharks of the world
管理權: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後設資料創用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授權聯絡窗口

請洽臺灣魚類資料庫
email:taiwanfishdata@gmail.com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中文種名:鐮狀真鯊
中文種名:鐮狀真鯊
中文種名:灰三齒鯊
中文種名:灰三齒鯊
中文種名:黑邊鰭真鯊
中文種名:黑邊鰭真鯊
中文種名:短尾真鯊
中文種名:短尾真鯊
中文種名:黑邊鰭真鯊
中文種名:黑邊鰭真鯊
中文種名:直齒真鯊
中文種名:直齒真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