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種名:台灣

學名:Callionymus formosanus

台灣俗名:老鼠、狗圻、台灣深水

大陸名:台灣

中文種名:台灣學名:Callionymus formosanus台灣俗名:老鼠、狗圻、台灣深水大陸名:台灣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全球唯一識別碼:urn:lsid:fishdb.sinica.edu.tw:catalogue:381472
資料類型:
紀錄類別:魚類名錄
著作者:
命名者:Fricke, 1981
主題與關鍵字:
科中文名:科
描述:
型態特徵:體延長,縱扁。鰓裂為一卵圓形小孔,位於頭背部後方。前鰓蓋骨具強棘,末端棘短,稍向上彎且具倒鉤,腹緣平滑,背緣具二個彎棘,基部另具一強倒棘。眼大,在頭背部,通常彼此靠近。口小,上頜可向前下方伸長;上下頜具帶狀細齒。體無鱗;側線延伸至尾鰭基部。背鰭分成二部,第一背鰭通常具IV軟棘,第I棘延長如絲,尤以雄魚為甚,雌魚僅稍長於第II棘;第二背鰭具軟條9,鰭緣甚高,所有軟條皆高於第II至IV軟棘,均無分枝;胸鰭大;腹鰭具一鰭膜與胸鰭基部相連;臀鰭具軟條9;尾鰭之中央二軟條延長且不分枝。標本體呈深棕色,腹部白色,體側具一列不規則黑斑;頭部深棕色,具一些淺點;眼下具一條垂直黑紋;背部及體側具一些黑緣的白斑。第一背鰭色淡,第III棘膜具一大黑斑,第I及第II棘膜具三個白斑,第II棘膜具黑色緣;第二背鰭色淡,每一鰭條具一垂直白線(雌魚不顯),前半部鰭膜緣黑色(雌魚不顯);生活時雄魚之1/2至2/3臀鰭呈淡黃色(死後棕色),每一鰭膜具1-2藍色斜紋(死後暗色),鰭緣白色;生活時雌魚之臀鰭一致呈淡白色,鰭緣黑色;胸鰭基具一黑斑;尾鰭散布黃點(死後暗色),最下鰭條及下半部鰭緣黑色。以前所記載之臺灣深水(Bathycallionymus formosanus)為同種異名。
棲所生態:主要棲息於大陸棚砂泥底層,以底棲生物為食。
地理分佈:分布於西太平洋區,由日本南部至南中國海。台灣分布於台灣海峽。
漁業利用:小型魚類,僅具學術研究價值。
出版者:
負責人:邵廣昭
日期:
資料修訂日期:2011-09-14 00:00:00
來源:
台灣魚類資料庫(http://fishdb.sinica.edu.tw)
The Fish Database of Taiwan(http://fishdb.sinica.edu.tw)
語言:
中文;英文
關聯: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Fishes of Japan(Nakabo, 2002);Fishbase(2006)
管理權: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後設資料創用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授權聯絡窗口

請洽臺灣魚類資料庫
email:taiwanfishdata@gmail.com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