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種名:灰海鰻

學名:Muraenesox cinereus

台灣俗名:虎鰻、海鰻、錢鰻( 台東 )

大陸名:海鰻

中文種名:灰海鰻學名:Muraenesox cinereus台灣俗名:虎鰻、海鰻、錢鰻( 台東 )大陸名:海鰻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全球唯一識別碼:urn:lsid:fishdb.sinica.edu.tw:catalogue:380736
資料類型:
紀錄類別:魚類名錄
著作者:
命名者:(Forsskål, 1775)
主題與關鍵字:
科中文名:海鰻科
描述:
型態特徵:體延長,軀幹部近圓筒狀,尾部側扁。頭大,錐狀。吻尖長。體長為體高之17.8倍,頭長的6.5倍;尾長為頭與軀幹之1.4倍;頭長為吻長之3.3倍;吻長為眼徑之3.1倍;頭長為眶間區之8.2-8.7倍;肛門前之側線孔40-47。頭大,錐狀。吻尖長。眼大,長橢圓形。口大、稍斜裂,口裂伸達眼後方,上頜突出。兩頜齒均為3列,中列最大,前上頜骨前部具4-5個大犬齒;下頜骨齒外列不向外突出,前部具2個大犬齒;鋤骨齒3列,中列最大,且前後的最大齒皆具尖頭。肛門位於體中部前方。體無鱗。背鰭、臀鰭與尾鰭均發達,並相連。背鰭起點在胸鰭基部稍前上方,肛門上方之前的背鰭鰭條數為66-78。胸鰭發達、尖長。體背及兩側銀灰色,大型個體暗褐色,腹部乳白色。背鰭、臀鰭和尾鰭邊緣黑色,胸鰭淡褐色。
棲所生態:為暖水性近底層魚類,集群性較低,棲息於水深10-740公尺軟質的海區,一般多生活在50-80公尺間;也被發現於河口區,有時也會進入淡水環境的水域。性凶猛,肉食性,以底棲的蝦、蟹及小魚為食物。晝伏夜出,當發現獵物,先以尖銳的牙齒瞬間咬住對方的頭部,再大幅扭動腰身亂甩,將獵物甩昏,接著將獵物吞下肚中。海鰻產卵期約在4-8月,地點則不是很清楚,成熟的海鰻雌魚個體會比雄的大。
地理分佈: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由紅海、波斯灣、印度西岸及斯里蘭卡至斐濟及吐瓦魯、北至日本與韓國、南至阿拉弗拉海 及澳洲北部等。臺灣各砂泥底質海域皆有分佈。
漁業利用:主要以底拖網或延繩釣捕獲,也有利用待袋網於河口區撈捕。生鮮販售,但一般多被加工成鰻魚羹或製成罐頭、魚乾或魚丸等販賣,魚肝則拿來提煉魚肝油。
出版者:
負責人:邵廣昭
日期:
資料修訂日期:2012-03-02 13:43:47
來源:
台灣魚類資料庫(http://fishdb.sinica.edu.tw)
The Fish Database of Taiwan(http://fishdb.sinica.edu.tw)
語言:
中文;英文
關聯: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管理權: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後設資料創用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授權聯絡窗口

請洽臺灣魚類資料庫
email:taiwanfishdata@gmail.com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中文種名:台灣絲尾海鰻
中文種名:台灣絲尾海鰻
中文種名:台灣絲尾海鰻
中文種名:台灣絲尾海鰻
中文種名:灰海鰻
中文種名:灰海鰻
中文名:海鰻
中文名:海鰻
中文種名:台灣絲尾海鰻
中文種名:台灣絲尾海鰻
中文種名:海鰻
中文種名:海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