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和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系統識別號:160301-A-001
描述:
作家本名:賴河
作家其他名:癸河
作家其他名:懶雲
作家其他名:甫三
作家其他名:安都生
作家其他名:走街仙
作家其他名:灰
性別:男
籍貫:臺灣省彰化縣
個人簡介:小時曾入私塾小逸堂從黃倬其先生習漢文,現存漢詩手稿有兩千多首,可見其舊文學根柢之深厚。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醫學校畢業(臺灣大學醫學院前身)畢業,曾於嘉義醫院擔任抄寫員和翻譯的工作,因受不合理待遇而辭去,民國六年(24歲)返彰化創立賴和醫院,民國七年(25歲)曾赴廈門博愛醫院工作,兩年後返臺。除行醫外,並加入臺灣文化協會,當選理事,從事抗日活動與文學創作,擔任《臺灣民報》文藝欄編輯,積極推展臺灣新文學運動,為日本殖民政權所不容。民國十二年12月16日因「治警事件」首次入獄,民國三十年12月8日又以「不明其原因」再度被拘禁。兩次入獄,賴和仍不屈服,在獄中寫〈獄中日記〉,後因體力不支未能續寫,民國三十一年病重出獄,三十二年因心臟病去世,享年50歲。(資料來源:《2007臺灣作家作品目錄》VOL.3)
寫作風格:賴和的創作文類以詩、小說為主。賴和的漢詩作品,一方面正面歌頌自由、平等、理性、博愛的重要,一方面則對強權的壓迫、階級的矛盾、思想的落後、行為的墮落等進行批判。賴和一生活在臺灣新舊文學的更替之間,他吸收五四新文學與西洋文學的精髓,而以寫實的手法反映弱小民族被壓迫者的血淚,同時也以反諷的技法暴露出帝國主義統治者跋扈橫暴的嘴臉。賴和積極推行白話文學,希望藉由文學來啟發民智,他的小說對當時社會造成不小的震盪,從其早期的〈鬥鬧熱〉和晚期的〈善訟人的故事〉中可看出社會、人性的矛盾與衝突,他始終是站在被壓迫、被蹂躪的臺灣同胞之立場,控訴日寇政治迫害、人權摧殘以及經濟搾取。他的小說可說是日據下真實反應臺灣同胞苦難群眾最深刻的「鏡子」,影響後來者很大,可以說是臺灣文學的奠基者,被尊稱為「臺灣新文學之父」。(資料來源:《2007臺灣作家作品目錄》VOL.3)
日期:
出生年:民前18年
卒年:民國32年
語言:
中文
後設資料創用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