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德興村南眉永安宮

客語拼音:大埔:namˇ miˇ rhun^ on+ giung+

名稱:德興村南眉永安宮客語拼音:大埔:namˇ miˇ rhun^ on+ giung+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識別資料:A2-1000612-2008-001235
著作者:
普查人員:連姍甄
主題與關鍵字:
類別:歷史建築
種類:寺廟
關鍵字:永安宮、太子爺、中部大地震
描述:
歷史沿革:早期有三戶人家在山上製作樟腦油,各自雕太子神像放在身邊庇佑平安,每當原住民出草殺人前,太子先托夢告知,而飼養的兩隻狗,會發出低鳴,引領他們到山洞躲避,逃過劫難。山上工作結束後,於是三尊太子爺,全供奉於張家大廳。後來張家就出了個乩童,隨著太子爺指示,四處收妖除魔,有天收到卓蘭信徒求助,巧遇颱風天,大水把沿路的橋沖走,家人非常擔憂,已做最壞打算,那知太子爺引領著張姓乩童,右手拿戰戟,左手握乾坤圈,腳踩風火輪,從水面走過,南眉、卓蘭往返,毫髮未傷。張姓乩童嗜吃狗肉,太子爺屢勸不聽,故常於起乩時,使他鑽入八仙神桌下而退駕,讓其動彈不得,需眾人替他求饒,才能脫身。日昭和10年(西元1935年)墩仔腳地震震毀張家廳堂,太子神尊被人請走,流落四處,村民四處奔走,把神明請回,先安置於順天宮,後來因順天宮擴建,莊民決議在南眉福德祠旁蓋廟一起共同祭拜太子爺,興建期間神像安置在第二鄰的鄧家公廳,廟蓋好後就正式取名「永安宮」。大家樂時期「永安宮」的神像、香爐全被偷走,遍尋不著,後來重新雕刻。民國88年921又把永安宮震壞,於民國90年改建完成,基地座向逆時鐘改了90度。成為坐西南朝東北的今日容貌。
日期:
建檔日期:2008-11-24
創建年代-年份:日昭和 年間
來源:
臺灣客庄文化數位典藏系統
語言:
中文
關聯: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地方耆老口述
範圍:
所在地:台中縣石岡鄉
經度:120.812573
緯度:24.256903
管理權:
客家委員會
後設資料創用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