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徐鑫昌民用生活陶

客語拼音:四縣:qiˇhimˇcongˊminˇiung senˊfad toˇ

名稱:徐鑫昌民用生活陶客語拼音:四縣:qiˇhimˇcongˊminˇiung senˊfad toˇ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識別資料:D0-1000509-2008-000419
著作者:
普查人員:傅麗萍
主題與關鍵字:
類別:傳統藝術
種類:傳統工藝美術;陶瓷
關鍵字:傳統工藝、陶藝、酒甕、陶甕、花器、徐鑫昌
描述:
歷史源流發展概況:苗栗縣盛產黏土、天然氣、煤礦、林木薪柴,加上地方勤奮篤實的勞力資源,從早期磚瓦窯、包子窯、登窯、蛇窯、四方窯、八卦窯、瓦斯窯、電窯、隧道窯到最新的快速滾軸窯,讓苗栗陶瓷工藝走過風光的歲月。傳統產業沒落,國內窯廠、陶廠、磚廠陸續關廠歇業,拆除窯爐,苗栗縣的窯廠也不例外,連公館-在民國70年代(約西元1980年至1990年間)盛極一時的裝飾陶瓷王國,也因勞力過度密集而萎縮。幸運的是,山城苗栗的開發的腳步比其他縣市晚,許多具代表性的窯爐得以保存下來,苗栗現存窯的種類、數量,均相當豐富。苗栗縣的陶瓷業界紛紛改採新式的台車梭仔窯,以節省人力、物力的成本,又可燒出光潔亮麗的釉色;普遍認為瓦斯釉燒才是「進步的」、傳統柴燒則是落伍的象徵。民國70年代(西元1980年前後)的台灣,經濟起飛,陶瓷工業技術快速進步;鶯歌的陶瓷業以衛浴、仿古花器而奠定陶瓷王國的基礎;而苗栗的陶瓷業則走向磁磚工業、傳統陶廠則以生產公賣局酒甕為主。民國69年(西元1980年)間,苗栗士紳賴驥才,創建「漢寶窯」,為苗栗的柴燒陶風氣奠定基礎。賴受日本陶藝家杉原鉉影響,醉心於不上釉的天然灰釉陶器;這種審美觀與當時台灣陶瓷業的觀念背道而馳。當時,苗栗縣陶瓷窯業者紛紛將傳統窯爐打掉,改用電窯、瓦斯窯、隧道窯生產,以提高產量、提昇品質的年代,只有「漢寶窯」反而使用傳統的登窯,生產花器、茶具、生活用陶,必以柴燒的質感為特色,而吸引陶藝界、花藝界的青睞。「漢寶窯」經營的時間雖不長,但對苗栗的柴燒陶發展影響很大。知名的陶藝家陳煥堂、謝正雄、邱建清、吳水沂、徐崇林等人,當年都曾受「漢寶窯」的啟蒙,認識柴燒的自然古樸之美;而相繼投入柴燒陶藝的創作工作。西湖漢寶窯、華陶窯用傳統柴燒作品受到國內外注目,樸拙不失創意的柴燒作品,深受社會的肯定,柴燒創作者、工作室,如雨後春筍設立,創作者設計、改良、砌造各式各樣柴窯,燒製個人風格作品,讓苗栗成為國內柴燒創作的重鎮。
技法流派:「柴燒」是陶藝創作與工藝品的一種形式,近年來已成為陶藝創作者嚮往的一種趨勢;甚至可以說是一股世界性的陶藝發展風潮。柴燒的迷人之處,在於它的變化多端的挑戰性、自然豐富的變化性,以及亙古耐人尋味的美感。「柴燒陶藝」就如同其他形式的藝術創作一樣,探究材質的本身,並且盡可能地發揮材質的可能性,讓作品自己開口說話。水墨是用紙筆墨硯等材質工具來創作;油畫顧名思義是用油畫顏料來創作;而柴燒陶則是用柴、火、窯和陶土。由於陶土是一項很特殊的創作媒材,需經過「熱處理」的一種表現方式,又是表現型、色、質三度空間的創作。特別是柴燒創作,燒窯不但耗時、費力、且失敗率高;燒窯的過程又被天氣、溼度、氣壓、木料等多重影響。也因為結果無法完全預期,開窯時的興奮緊張、與拿到作品後的挫敗、感動、喜悅交融在一起,這是柴燒吸引人投入的地方。柴燒陶藝還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在創作的每一環節;某些陶藝的創作,或許可以買現成的土、只鑽研造型或釉藥的領域,甚至燒窯可以請人代勞。不過嚴謹的「柴燒陶藝」創作者,會從選土、配土、造型的考量、成型、排窯方式、燒窯的時間,甚至木柴的種類、長短、乾溼度,都需要周慮的思考。「柴燒」,也不只是製陶過程的一個步驟而已;從窯的設計、蓋築、燒窯、出窯的一連串過程,都是創作者美感、理念的一種表達。一位成熟的柴燒陶藝家,往往需要耗費十年八載,才有把握掌握這些變數,發展出自己獨特的美學風格。有些人特別表現「土礦」的質感;柴燒比其他的窯燒方式更適合於表現「土」的各種原味。有些人則強調隨機的「落灰」或「火痕」的自然效果。而正這是其它窯燒很難模擬的自然美感,讓許多傳統陶藝師願意投入,追尋柴燒獨一無二美感表現。
貢獻者:
保存者名稱:徐鑫昌
日期:
建檔日期:2008-10-30
來源:
臺灣客庄文化數位典藏系統
語言:
中文
範圍:
所在地:苗栗縣公館鄉
管理權:
客家委員會
後設資料創用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