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官邸

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官邸
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官邸
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官邸
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官邸
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官邸
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官邸
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官邸
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官邸
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官邸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類型:
類別:衙署
主題與關鍵字:
古蹟
描述:
等級:縣定
所有權屬:財政部海關
相關人物:侯威爾
重要事件:清代海關分為兩種,一為常關,稱舊海關,一為洋關,稱新海關。常關乃就本國船隻裝載貨物徵收關稅,也就是國內貿易的稅關。臺灣在設行省之前,隸屬福建省,屬福建海關管轄,並無常關之設。 1862年7月18日 滬尾(淡水)洋關正式設立,小白宮現定為三級古蹟。 淡水開埠後,稅務司實質上掌握了洋關行政與稅務大權。淡水關初設人員不多,侯威爾任職稅務司期間,其他海關洋人亦只有四人。隨著關務越來越繁雜,洋關人員也日益增加,因此有了購地建屋之需求,並於同治五年三月十日(1866.4.24)向地主吳春書、吳惶葉兄弟購買土地準備起蓋
環境: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官邸位於淡水「埔頂」的真理街上,因有白色牆體而被當地居民暱稱為「小白宮」,周邊環境優雅,面向淡水河,遠眺觀音山,與其旁基督教長老會所屬之馬偕故居形成一淡水獨特的洋式建築風格。
配置格局:小白宮是一棟殖民地式建築。殖民地式建築之特徵有抬高地基、四周有類似迴廊之 Veranda(涼台)的設置、落地門窗、煙囪等等。涼台的設計佔建築面積很大的比例,形成另一種型態的生活空間,與僅為增加建築面積之Balcony(陽台)設計不同,因此這種擁有大面積的Verandah的殖民地式建築又稱為Bungalow(涼台殖民地式建築)。
流派特色:小白宮建築外設有走廊,這種走廊流行於19世紀,將維多利亞時代的紅磚鄉村建築與印度熱帶建築拱廊結合創造出的一種新樣式
日期:
創建時間:清同治5年(西元1866年)
公告時間:860225
格式:
外觀形式:小白宮,正立面向南,面對淡水河,有十一個半圓拱圈,東、西面各有四個半圓拱圈。規律對稱的拱圈,在視覺上具有協調柔和與美感。東、西、南三面的拱券迴廊,除視覺效果外還可增加光照面積,使每一個空間都能得到充足的日照與視野。
主要構造材料:木、磚石
主要結構系統:承重牆、磚拱
語言:
中文
範圍:
地號分區:淡水鎮真理街15號
地址:淡水鎮真理街15號
管理權:
台北縣政府:中國科技大學文資中心

授權聯絡窗口

中國科技大學-文資中心
閻亞寧
(02)2931-3416#2407
alexyen@cute.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