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壘板 怎麼變胖了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0110606.xml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林以君
主題與關鍵字:
體育
描述:
電視職棒迷是否與球員一樣,感覺到中華職棒聯盟「本壘板變大了」?熟悉職棒的人應該都知道,主審判定後的好壞球,是沒有討論空間的,但本季至今,球員動不動就使個白眼、大搖其頭給主審瞧,既急又氣,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五角形的本壘板確實「變大」了,更精確地說,是「變寬」、「變胖」了。故事是這麼開始的。三商虎隊領隊陳玉書表示,領隊會議中,各球團有感於上一季比賽時間還是拖得太長,節奏緩慢,要求賽務部研究改進。加速比賽節奏,平行放寬好球帶賽務部裁判組由組長周濃舜研擬「平行放寬」好球帶方案,自本壘板左右外緣計算,額外計算完全通過打者內角一個、外角兩個棒球的寬度區域的都算好球,裁判組認為,以往數年「短比賽」(三小時以內)出現時,主審的好球帶就差不多是這個寬度。球迷可能不清楚,「變大」後的本壘板是什麼模樣。本壘板前緣寬十七吋,一顆球直徑約二點八六吋,內、外各加一、兩個球的寬度,等於十七吋再加八點五九吋,新好球帶成了廿五點五九吋寬(見下圖),幾乎是一個半本壘板寬度,甚至比橫長廿四吋的投手板還寬。夠大吧。不過,這並非新方案,去年其實已試行,但並不徹底,當本季在領隊會議的要求下,主審試著認真執行。打者剛開始還在「觀望」,想試探主審到底能否像去年一樣,確實執行「新好球帶」,但這次是玩真的,球棒如果不揮動,就會像拿香拜拜一樣被三振。想揮棒嗎?可以,但大多數打者以過去習慣打姿打「新」外角球時,卻已幾近要伸長手臂、單手甩出球棒才能勉強揮中球,揮中還不見得能以「棒心」擊球,反而是棒頭擊球,準度、力道都差,打「新」內角球就像打高爾夫,結局以高飛球居多。「新好球帶」的副作用持續出現,負面多於正面。負面意見在於打者著實摸不清主審們心中的那把尺「誰長、誰短」?鯨隊打者闕壯鎮身高僅一七○公分,要打本壘板外兩個棒球寬度外的外角球,難上加難,他吃大虧後一陣茫然,講起來又急又氣。虎隊林仲秋也是「受害者」,他擠眉弄眼地說:「真難選球。」外角球來了,不打就可能被判好球,勉強出棒,又極不營養,「大哥」林仲秋也陷入兩難。同樣舉棋不定的疑感也發生在飛進打者內角的球路。鯨隊打者何獻凡指出,「明明說好是內角一顆球,結果呢?快飛到我身上的也會變成『好球』?」闕壯鎮看的也妙,他遇到過「內角直球算好球,下沈或上升的球飛過來,算壞球」的狀況。打者最舉棋不定的是在球數「一好兩壞」之後,不揮棒,就是「兩好兩壞」與「一好三壞」差距有如天壤,闕壯鎮說,他索性不到球數落後才出棒,「及早選擇」總比被逼著被三振要好,林仲秋也覺得兩好球之後的那一球「最難還球」。主審們也知道,「新好球帶」在確實執行時的確會有誤差,對於自由心證所造成的誤差,許福利、林基豐均表示,習慣將成自然,度過適應期後,誤差的情況應會改善。林基豐說,裁判組還要求,若判決偶爾出現較大誤差時,應立即修正,不能將錯就錯;卻給外界有好球帶伸縮不定的錯覺。但龍隊十朝元者左打黃煚隆的體會異常酸苦。他也在等待主審自己先確定這場比賽的好球帶到底在那裡,但他等到的是前三局、中間三局與後三局各不相同,有時候連同一位主審上一場與次一場的好球帶又不一樣,跟主審抗議嘛,又會被「虧」,這位去年打擊率三成五四,獲「最佳進步獎」的得主,心中滋味很不好受。周濃舜身高不及一六五公分,他曾試著體會打者在「新好球帶」下揮棒的感覺,但他不認為會「打不到外角球」、「打內角球像打高爾夫」,他認為適應新制不外是打者要多動腦,針對投手不同球路改變打擊姿勢,減少打擊死角,他也以打擊前卅四名左右的打者打擊率都在兩成以上為例,證明成績並未較以往遜色。「新好球帶」讓投手普遍占便宜,投手可以儘量選擇投「『更』邊邊角角」的球路,投合主審「執行『特別』規定」的心態。虎隊投手教練黃武雄以翁豐堉為例,本季首勝到手的時間是近年來少見的早,但以往翁豐堉只要一有邊邊角角,且是「投手眼中的好球」被判壞球時,就出現壞情緒,接下來就出現失分的危機。現在呢?至少翁仔的情緒不會太差,也比較能控制。不僅如此,翁豐堉的三振數頗多,本季以前平均每九局出現五點六二次,現在是十點五次,至於以往平均每九局三振數只有四點一三次的象隊吳俊億,也有過一場只投了五又三分之一局,就出現九次三振的紀錄,平均每九局高達八點一八次。前象隊投手、現任牛隊球探黃廣琪認為,擴大好球帶後,帶來的後果是投手不再那麼講究「精準」的控球,反正再控得好,不如投出「像壞球一樣的好球」。兄弟象隊打擊教練林百亨也覺得新制度「影響可大了」,但還沒有特別要求球員練打「極外角」的球路,因為有破解之道。他舉例,能力強的打者,現在更得注意投手球路,站進打擊區以兩支腳滑步鏟土的瞬間,如果往前挪一點,就是準備打變化球,預測是直球時,就往後退一些,往後站時,順勢「擠壓」捕手也往後退一些,主審當然也往後退。視狀況移動打擊位置也有「操控」主審判球時的「俯視角度」的用意,把主審往後擠,看直球時,角度變廣,應較容易出現對打者有利的判決。這種應變方式比較耗時間,最直截了當的方式是選擇更長的球棒。上月打擊MVP鯨隊王光浩前十五打數擊出九支安打,打擊率六成,部分原因是因為他拿了加長半吋的球棒(卅四吋半),因為不拿長球棒,就打不好,還得跟主審嘔氣,何必呢?因應好球帶變寬後的副作用,各隊都曾下過工夫,在季前總教練會議中,鯨隊總教練李來發就曾發難,他說:「乾脆把本壘板作大一點,不就沒事了嗎。」因為在他經驗裡:「每次抗議還不都是主審贏。」還好季前總教練會議時規定,「削邊」進入「新好球帶」,不算好球,必須整顆球都在擴大後的好球帶才算。若以往依靠本壘板界定好球帶時,削進本壘板一角就算好球,削中「新好球帶」的虛擬界線後,不知道該怎麼打,而且球員懷疑主審的反射神經有那麼神準,看得準「新好球帶」的邊緣?聯盟紀錄組提出紀錄數據,本季前廿六戰中,超過三小時的有九場,較去年同期少了五場,就縮短比賽時間的角度來看,有顯著改善。但專家看完前三周賽程後預測,本季實施新制後,可能會出現投手「三振數增加」、「四壞球減少」降低等現象,相對地打者「安打」、「全壘打」極可能在執行新制後反而降低。發出「縮短比賽時間」指令的球團領隊們怎麼想呢?看著自己球隊的打者被修理後,再看著自己的投手整倒別隊打者,這種滋味是外人難以體會的,但重要的是,領隊們這次可把「時間」掌握在自己手裡了。
出版者:
聯合報
日期:
1999-04-06
格式:
XML檔
來源:
http://ndap.dils.tku.edu.tw:8080/ndap/querynews2.jsp?id=110606
語言:
中文
關聯:
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研究所-台灣棒球運動珍貴新聞檔案數位資料館 http://ndap.dils.tku.edu.tw/
範圍:
Taiwan, ROC
管理權:
聯合報系

授權聯絡窗口

淡江大學 - 資訊與圖書館學研究所
林信成
(02)2621-5656 # 3106
sclin@mail.tku.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代表隊昨產生:入選隊員十一日起集訓
台中金龍踏上征途 昨飛東京今轉美國:...
乒乓桌上的全壘打
第二波偵查 鷹隊十球員起訴:兩波共有...
歸主隊昨大勝榮工 明起舉行公開比賽:...
全國青少棒賽四代表隊陣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