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南遺址

卑南遺址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主題與關鍵字:
台灣建築
描述:
簡介:巨石特色之史前文化遺址,包括大量的石板棺墓葬之新石器時代文物出土。
建築樣式:遺址
一、所具歷史、文化、藝術、科學、紀念或其他學術價值:   卑南遺址的發掘工作,揭露出遺址內最厚達三公尺以上的古文化遺留堆積,除了出土豐富而多樣的代表日常生活的陶、石質用品與工具遺留外,還有一般台灣考古遺址甚少保存的住屋與儲藏等之結構遺存及石板棺墓葬,各項遺存都甚為完整,並且為數龐大,因而得以了解卑南文化聚落內的建築佈局(包括建築類型及建築與墓葬之關係),證明這是一個新石器時代的定居村落,卑南遺址因此成為台灣考古史上具有最完整聚落模式資料的考古遺址,也是最足以代表卑南文化盛期的一個聚落。因之,卑南遺址豐富的古文化資產內容與學術價值引起朝野及學術界廣泛之重視。 二、時代之遠近:   考古學家根據層位學、器物類型比較,以及碳十四年代資料等判斷,這個聚落遺址比較肯定的年代約在距今三千四百年至二千八百年之間,但是也可能更早或晚。 三、與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   民國六十九年七月,南迴鐵路與拓寬後的東線鐵路在卑南銜接,新設的卑南車站(台東新站)及調車場面積廣大,在工程建設中,揭開了史前文物蘊藏豐富的卑南遺址。 四、表現各時代之特色、技術、流派或地方之特色:   卑南文化以具有大型石造物為特色,遺址內之石鋤、石刀、石鐮、石杵等農具,玉、石質的矛、鏃等狩獵工具,以及比例甚少的石網墜等漁具,指明當時社會為農、獵、採集為主,打漁為輔的新石器時代生產方式。聚落內住屋成排毗連,屋後為成排串連的社區性儲藏建築,住屋基面下為密集而有固定方向與排列秩序的石板棺墓葬。由墓葬資料,顯示當時社會成員遵守仰身直肢、頭朝南的埋葬姿勢,成年死者不分男女多數以陶罐或玉器等陪葬。由墓葬的位置、方向、與住屋建築密切關係等來看,當時人可能是行「室內葬」。 五、數量之多寡:   目前所知屬於卑南文化的遺址除了卑南之外,有紅葉、鯉魚山、太平、太麻里、達仁、工作地、漁場、富崗、都蘭及東河等,其中除了鯉魚山及太平有過小範圍的試掘之外,其他遺址大都只是經過少數石板棺的清理挖掘工作而已。 六、保存之情況:   成立「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以維護史前古蹟與文物。於遺址劃為遺址公園,作完善之保存。 七、規模之大小:   卑南遺址位於台東縣卑南山東南端山麓,佔地廣闊,但由於是埋藏地的古蹟,故實際範圍不明。考古學家根據地表物的分布與實際之發掘經驗,估計遺址重要部份有二十至三十萬平方公尺,是台灣目前所知規模最大的史前遺址。 八、附近之環境:   遺址分佈在山麓,環境非常好。
日期:
年代:約在距今三千四百年至二千八百年之間
古蹟公告日期:民國77年7月8日
來源:
數位檔案來源:行政院國科會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 臺灣建築史 http://www.dm.ncyu.edu.tw/
範圍:
行政區域:台東縣
地理位置:台東縣台東市南王里卑南段695-1、750-4、694-1、751-5地號
管理權:
行政院國科會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 臺灣建築史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嘉義大學

授權聯絡窗口

陳嘉文老師
05-2717860
jwchen@mail.ncyu.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鄞山寺(汀州會館)
鄞山寺(汀州會館)
大觀義學
大觀義學
芬園寶藏寺
芬園寶藏寺
盧若騰故宅及墓園
盧若騰故宅及墓園
北埔慈天宮
北埔慈天宮
聖王廟
聖王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