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部落格
Facebook專頁
ENGLISH
珍藏特展
目錄導覽
技術體驗
成果網站資源
目錄導覽首頁
HOTKEY快速導覽
內容主題
典藏機構
進階搜尋
資源聯盟
首頁
目錄導覽
內容主題
建築
台灣建築史
依地點分類
基隆市
首頁
目錄導覽
內容主題
建築
台灣建築史
依建築樣式分類
關塞
首頁
目錄導覽
內容主題
建築
台灣建築史
不分類
首頁
目錄導覽
典藏機構與計畫
國科會數位典藏應用服務分項計畫-數位加值資源整合平台
公開徵選計畫
臺灣建築史
基隆二沙灣砲台(海門天險)
推薦分享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主題與關鍵字:
台灣建築
描述:
簡介:港口要塞砲台,中法戰爭被毀,後劉銘傳重建。
建築樣式:關塞
道光20年(1840年)臺灣道巡撫姚塋所建,大部分在光緒10年(1884年)為法國艦隊所毀,今僅剩其中一座,內額題曰「海門天險」。
一、所具歷史、文化、藝術、科學、紀念或其他學術價值: 二沙灣砲台的附近,本來還有大沙灣砲台等互為犄角,扼守基隆港,其中又因二沙灣正對口門,因此最為重要。這座砲台經歷了中英鴉片戰爭及中法戰爭,對於台灣涉外關係,以及基隆的歷史發展,都具有直接的影響與地位。 基隆港在清代中葉以後逐漸成為台灣北部重要的門戶,遠在一百五十年前,道光二十年時(西元1840年),台灣道姚瑩就已指出此地的重要性,在中法戰爭後,劉銘傳更重建了今日所見的洋式砲台。 二、時代之遠近: 最早創建於清道光二十年(西元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之時,姚瑩在基隆境內東岸正對口門之二沙灣築砲墩八座,二千斤砲二位,一千五百斤砲二位,一千斤砲四位,五百斤砲二位,築城設營派兵防守,並於城門題「海門天險」四字。 三、與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 二沙灣砲台在創建後,曾遭英軍兩次來犯,均由守將予以擊退,並在光緒二年(西元1876年)改舊砲壘為新式砲台。光緒十年(西元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砲台被毀,戰後劉銘傳引進西洋技術,使用鐵水泥,是為今日所見之砲台。 四、表現各時代之特色、技術、流派或地方之特色: 現存二沙灣砲台是一座石造為主的砲台,台內牆垣、兵房、彈藥庫皆以當地出產的砂岩壘砌,入口城門為長方形,上有雉蝶,中央砌成圓拱形的城門洞,洞內一段用石條舖砌成平頂形式,作為門扇開閉的空間。 五、數量之多寡: 全省現存的指定關塞類古蹟共十七處。 六、保存之情況: 保存十分良好。 七、規模之大小: 規模頗大,可分為甲砲台區、乙砲台區、城門區、城垣區、古墓區、營盤區及通道區等。 八、附近之環境﹕ 位於基隆市中正公園所處山區中,較獨立不受破壞。
日期:
年代:1840
古蹟公告日期:民國72年12月28日
來源:
數位檔案來源:行政院國科會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 臺灣建築史 http://www.dm.ncyu.edu.tw/
範圍:
行政區域:基隆市
地理位置:基隆市中正路大沙灣民族英雄墓對面山上
管理權:
行政院國科會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 臺灣建築史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嘉義大學
授權聯絡窗口
陳嘉文老師
05-2717860
jwchen@mail.ncyu.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資訊
作者不詳(1840)。[基隆二沙灣砲台(海門天險)]。《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2f/ec/2b.html(2012/07/13瀏覽)。
直接連結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2f/ec/2b.html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感謝您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為了讓資料更容易被檢索利用,請選擇和這項數位資源相關的詞彙:
鴉片戰爭
建築樣式
民族英雄
劉銘傳
大沙灣
請填入更適合的關鍵詞
推薦藏品
台中文昌廟
新竹長和宮
竹北問禮堂
鹿港龍山寺
北港朝天宮
澎湖天后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