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天巖紫雲寺

半天巖紫雲寺
半天巖紫雲寺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主題與關鍵字:
台灣建築
描述:
簡介:大木作風格優異的山區古寺,前殿吊筒數量很多為其特色。
建築樣式:廟宇建築
一、所具歷史、文化、藝術、科學、紀念或其他學術價值:   早期漢民族渡海來台往山區開墾,大都攜帶家鄉神祇就地供奉,以為保佑。慈雲寺卻能以佛寺在早期原住民環視之下弘揚佛法,廣納四方善男信女,誠屬不易。也由於僧人就地結廬及宣揚佛教,這因人興、佛以心傳的特性,使得紫雲寺相當本土,同時其建築物也反映當時本省一般廟宇流行的風尚形式。 二、時代之遠近:   紫雲寺創建於清康熙二十一年(西元1682年),但直至咸豐三年始正式興建廟宇。 三、與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   紫雲寺由覺豐禪師自大陸攜觀音聖像結茅其間,襌師見此地高接雲天,遂取名「半天岩」,而山間之雲常現紫色,即取寺名「紫雲寺」。乾隆三十年(西元1765年)覺豐藉阿里山通事陳登求等人的協助,謀設了正式的廟產,興建正式廟宇。 四、表現各時代之特色、技術、流派或地方之特色:   紫雲寺的本體是一座兩進一落式的中型合院式寺廟,其中以鐘鼓樓的被強調,更突顯於整體之立面上,在台灣傳統廟宇中比較少。   此寺大量使用玻璃剪粘於屋脊上,大量應用交趾燒於壁堵裝飾上,與嘉義地區地方特性相符,為紫雲寺之主要特色之一。   精細木雕彩繪上有忠孝節義故事、文武場穿插,或極具吉祥富貴涵義之寶物、花鳥等,構架用瓜筒、疊斗、螭虎等繁複構件,此外新進建築技術R.C、洗石子P.C鋪面的融入,使寺廟呈活潑而多樣性面貌。 五、數量之多寡:   台閩地區以主祀觀音而列古蹟之祠廟有十四處之多。 六、保存之情況:   因地處山區,加上常年維護得當,使其不僅擁有較大腹地,且綠樹成蔭,古意盎然。大部分修護工程已於民國八十二年結束。 七、規模之大小:   紫雲寺面寬約三十五‧五公尺,進深約二十三‧一公尺,佔地八二○平方公尺(約二五○坪),是一座合院式的寺廟。 八、附近之環境:   紫雲寺位於山區,附近環境優雅寧靜。背依三寶山,俯瞰嘉南平原、八掌溪河谷及阿里山山脈。
日期:
年代:1682
古蹟公告日期:民國74年11月27日
來源:
數位檔案來源:行政院國科會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 臺灣建築史 http://www.dm.ncyu.edu.tw/
範圍:
行政區域:嘉義縣
地理位置:嘉義縣番路鄉民和村岩仔6號
管理權:
行政院國科會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 臺灣建築史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嘉義大學

授權聯絡窗口

陳嘉文老師
05-2717860
jwchen@mail.ncyu.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艋舺清水巖
艋舺清水巖
六堆天后宮
六堆天后宮
鄞山寺(汀州會館)
鄞山寺(汀州會館)
蔡攀龍墓
蔡攀龍墓
陳德星堂
陳德星堂
李錫金孝子坊
李錫金孝子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