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得祿墓

王得祿墓
王得祿墓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主題與關鍵字:
台灣建築
描述:
簡介:墓前的石象生完整,且雕刻風格渾雄的清代官宦大墓。
建築樣式:陵墓
  王得祿為嘉義太保鄉人,生於乾隆35年(1770年),因平定林爽文之亂及海盜蔡牽,累任至浙江提督,詔加太子少保銜。鴉片戰爭後,奉令駐防澎湖,於道光21年(1841年)卒於防次,追贈伯爵,加太子大師銜。歸葬於今嘉義新港鄉番婆村。其墓之範圍甚大,南向,有部分湮沒於稻田之中,墓碑兩側的寶城石柱立有石龍、石鳳、小石獅,及石象。墓之前方有低的石堤拱抱,形制甚為少見。據墓碑上記載,建於道光24年(1844年)。
一、所具歷史、文化、藝術、科學、紀念或其他學術價值:   王得祿墓之主要特色係在其歷史價值及具地方代表性。王得祿將軍為清代居住在台灣地區人民之中,官位最顯赫者,他生前為「太子太保、浙江水師提督、二等子爵,振威將軍世襲、賞戴花翎」,死後又晉加太子太師,贈伯爵、建威將軍,賜祭葬,諡果毅,為清代台灣人中官位最高者。 二、時代之遠近:   王得祿墓於其死後開工,完工於道光二十四年(西元1844年)。 三、與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   王得祿,字百遒,號玉峰,台灣嘉義太保鄉人,生於清乾隆三十五年(西元1770年)五月二十日,因平定海盜蔡牽之亂有功,於嘉慶十三年(西元1808年)升浙江水師提督,至道光二年(西元1822年)晉加太子太保。道光二十一年(西元1841年)中英鴉片戰爭,王得祿以七十二歲之高齡抱病駐防澎湖,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病逝防次,並晉加太子太師,贈伯爵,賜祭葬,諡「果毅」。 四、表現各時代之特色、技術、流派或地方之特色:   王得祿墓之形制是遵照大清會典的規定建成。墓丘本身為土圓丘,高約二尺半,墓碑後築有墓岸,墓手向兩邊伸展,兩側寶城石柱,依次立有石龍、石鳳、石獅、石象,墓碑兩側有圓肩夾護,雕飾紋案,雄渾兼具典雅。墓埕前方左右各有一列石人石獸,包括文官、武將、石翁仲守護神各一,石雕之備馬、臥羊、石虎各二,這些石雕均是以青斗石雕成。墓前方西側設有后土,規模之宏大為全省后土之冠。 五、數量之多寡:   全國地區的古墓列入古蹟者達十九座之多。 六、保存之情況:   王得祿墓已經嘉義縣政府規劃,於民國七十九年修復完成,以加高墓埕解決積水問題,並在墓園鋪設草皮以自動灌溉系統澆水,達到墓地公園化。 七、規模之大小:   王得祿墓佔地一、二九二公頃,墓地呈橢圓形,長約八十七公尺,寬約四三公尺。 八、附近之環境:   墓地周圍為農田。
日期:
年代:1844
古蹟公告日期:民國72年12月28日
來源:
數位檔案來源:行政院國科會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 臺灣建築史 http://www.dm.ncyu.edu.tw/
範圍:
行政區域:嘉義縣
地理位置:嘉義縣六腳鄉雙涵村
管理權:
行政院國科會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 臺灣建築史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嘉義大學

授權聯絡窗口

陳嘉文老師
05-2717860
jwchen@mail.ncyu.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大觀義學
大觀義學
盧若騰故宅及墓園
盧若騰故宅及墓園
李騰芳古宅(李舉人古厝)
李騰芳古宅(李舉人古厝)
芝山岩惠濟宮
芝山岩惠濟宮
淡水紅毛城
淡水紅毛城
滬尾偕醫館
滬尾偕醫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