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局(原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

鐵路局(原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
鐵路局(原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
鐵路局(原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主題與關鍵字:
台灣建築
描述:
簡介:仿英國半木構造的洋式建築
建築樣式:其它
  位於北門外的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其址在清末劉銘傳主政時期即為機器局,製造機械及修理火車。日治初年才改為鐵道部用地,於大正八年(西元一九一九年)建成鐵道部大樓,臺灣光復之後,改為鐵路局。它的建築風格頗為特殊,由於當時多向英國學習鐵路技術,所以採用英國的十九世紀維多利亞時期磚木混合造,形式上承襲自北歐木造建築趣味。如二樓的屋頂及牆體樑露出木梁柱,並施以雕飾,設計者為鐵道部改良課所聘的技師松崎萬長,他的設計風格不同於總督府營繕課諸多技師。於今看來,這座建築與臺灣的鐵路交通史息息相關,且其風格特殊,具有多方面的歷史意義。
一、所具歷史、文化、藝術、科學、紀念或其他學術價值:   在歷史上與紀念價值上,台灣的鐵路修築始於清代,而南北縱貫鐵路的完成則在日據時期。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大樓和鐵路的發展歷史頗為相似,其址在清末劉銘傳主政時期為機器局,製造機械與修理火車。日據後方改建為鐵道部大樓,為當時業務增加後所建的辦公用建築物。這座日據時期的建築不僅在建築史上有其價值,它具體顯現出當時設計者所受的洋風建築影響,在開發史上成為我國鐵路史的一個重要紀念,具有多方面的歷史意義。 二、時代之遠近:   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全部工程於大正八年(西元1919年)完工。 三、與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   明治三十九年(西元1906年),成立了臨時台灣鐵道鋪設部,年底即變更為台灣總督府鐵道部,綜理台灣鐵路修築與管理事宜。而後台灣的南北鐵路縱貫線於明治四十一年(西元1908年)通車,原有鐵道部的業務量亦急遽增加,原有房舍不敷使用,於是擇北門外河溝頭街轉角地,建造新廳舍,即為台灣總督府鐵道部新廈。 四、表現各時代之特色、技術、流派或地方之特色:   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是一座兩層磚木造混合建築,由於當時的鐵路技術多仿自英國,因此本建築之形式上亦承襲自都鐸式磚木混合構造建築。一層以磚砌外牆為主,中央入口為弧面圓拱門洞,旁襯洗石子圓柱漏窗,二樓以木作為主,屋頂及牆體均露出木樑柱,並施以雕飾,兼具木之細緻和磚的雄渾。 五、數量之多寡:   為四處被列為古蹟的舊有辦公用建築之一。 六、保存之情況:   本古蹟一樓主要作為東部鐵路改善工程局電訊一隊及台灣鐵路管理局其它相關單位辦公使用。 七、規模之大小:   古蹟包括二層廳舍本體、八角亭以及戰時防空中心三部分。 八、附近之環境:   周邊尚有北門與台北郵局等古蹟,構成台北城的重要歷史節點。
日期:
年代:1919
古蹟公告日期:民國81年1月10日
來源:
數位檔案來源:行政院國科會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 臺灣建築史 http://www.dm.ncyu.edu.tw/
範圍:
行政區域:台北市
地理位置:台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1號
管理權:
行政院國科會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 臺灣建築史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嘉義大學

授權聯絡窗口

陳嘉文老師
05-2717860
jwchen@mail.ncyu.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大觀義學
大觀義學
新竹長和宮
新竹長和宮
新埔上枋寮劉宅
新埔上枋寮劉宅
滬尾砲台
滬尾砲台
新莊慈祐宮
新莊慈祐宮
鹿港興安宮
鹿港興安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