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系列名:台灣近代民族運動史

案卷名:第十章:臺灣人的喉舌-臺灣民報

件名:第四節:移入臺灣發行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典藏號:NTHU-LIB-001-010100100004
資料類型:
資料類型:文稿;媒體類型:紙本
描述層次:件層級
著作者:
葉榮鐘 著
主題與關鍵字:
第一段關鍵字:《臺灣民報》
第一段關鍵字:林呈祿
第一段關鍵字:黃朝琴
第一段關鍵字:黃呈聰
第一段關鍵字:田健治郎
第一段關鍵字:內田嘉吉
第一段關鍵字:林獻堂
第一段關鍵字:伊澤多喜男
第一段關鍵字:蔡培火
第一段關鍵字:小林光正
第一段關鍵字:上山滿之進
第一段關鍵字:《臺灣日日新報》
第一段關鍵字:《臺南新報》
第一段關鍵字:《臺灣新聞》
第一段關鍵字:謝春木
第一段關鍵字:連溫卿
第一段關鍵字:黃石輝
第一段關鍵字:蘇薌雨
第一段關鍵字:賴和
第一段關鍵字:楊雲萍
第一段關鍵字:《環球遊記》
描述:
內容描述:第一段範圍與摘要:《臺灣民報》移入臺灣發行的問題,早在該報發刊前,林呈祿、黃朝琴、黃呈聰於東京寓所訪問田健治郎時就已提起,但無具體下文。西元1924年9月由內田嘉吉繼任總督,其對林獻堂向來成見頗深,故對《臺灣民報》移入問題自是相應不理。西元1925年9月伊澤多喜男任臺灣總督,其為日本憲政會決策人士,也是具有遠見的開明政治家,又因胞兄曾任臺灣總督府教育局長,故對臺灣頗具同情與好感。《臺灣民報》移臺問題便由蔡培火負責與警務局保安課長小林光正交涉。表面上報務移入的問題僅是遷移社址的手續作業,但因臺灣總督府壓抑臺灣人言論,故准許《臺灣民報》移入臺灣和總督府官吏的既成觀念根本上是水火不容,蔡培火為此交涉大費苦心。因伊澤對臺灣的觀感不惡,蔡培火便以受伊澤親信、為人重義氣的小林課長為主要的交涉對象,並因而結成好友。蔡氏透過小林夫婦的幫忙,在《臺灣民報》前身《臺灣青年》創刊紀念日前夕,獲伊澤同意。但在伊澤答應《民報》移臺發行的同時,他亦收到調任命令故無法批准公文,直到次年(西元1927年)7月16日上山滿之進總督上任後,才得到正式批准的公文。《臺灣民報》移入臺灣發行的第一號終於西元1927年8月1日發行,有蔡培火〈民報島內發刊所感〉一文,頗有感慨民報發行所經歷的委宛密史之意。民國 14年(西元1925年)7月12日《臺灣民報》由旬刊改為週刊,報份即達一萬份以上,同年西元1925年8月26日發行「創刊五週年及一萬份突破」臨時特刊。雖然四百萬臺灣人口只銷售一萬份報紙,比例實在太低,但比較島內其他三大日系報紙《臺灣日日新報》、《臺南新報》及《臺灣新聞》,不僅有優厚津貼,更有義務訂戶佔全購讀的三分之一以上來說,可說勝過很多。《民報》移入臺灣後不僅報份日益增加,內容愈加充實,執筆陣容亦更加堅強,除老將林呈祿、蔡培火等外還有更多的新血參與,文藝方面有賴和、楊雲萍等八人,政治經濟方面有謝春木、連溫卿等八人,學術評論有黃石輝、蘇薌雨等九人。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林獻堂自民國16年(西元1927年)8月份起連載《環球遊記》將近三年共一百五十餘回,頗受一般智識份子的歡迎。《民報》內容充實與閱報量增加足使臺人額手稱慶,但亦成為日人官憲不滿之由。日人對於報界的態度是向來對週刊並不重視,乃因週刊大都是同業相關報的「內報」,少有權威之言論機關可言,故《民報》移入臺灣時起先不以為意,直到發展至具有領導作用時才感受其威脅性。而官憲檢閱過程中,將報紙塗剪至滿目瘡痍的情況已是司空見慣,更甚者是扣留報紙,不予放行。
版本:手稿
來源:葉榮鐘家屬捐贈
保存狀況:良
日期:
1970/02/16
格式:
實體描述—數量:1 筆
範圍:
1970/02/16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立清華大學圖書館
使用限制:開放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