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部落格
Facebook專頁
ENGLISH
珍藏特展
目錄導覽
技術體驗
成果網站資源
目錄導覽首頁
HOTKEY快速導覽
內容主題
典藏機構
進階搜尋
資源聯盟
首頁
目錄導覽
內容主題
人類學
漢
漢人總類
私家文書
首頁
目錄導覽
內容主題
檔案
葉榮鐘全集、文書及文庫
政治社會
台灣近代民族運動史
第六章:臺灣文化協會
首頁
目錄導覽
典藏機構與計畫
公開徵選計畫
國立清華大學
圖書館
「葉榮鐘全集、文書及文庫數位資料館」之建置
副系列名:台灣近代民族運動史
案卷名:第六章:臺灣文化協會
件名:第四節:文化運動的影響
推薦分享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典藏號:NTHU-LIB-001-010100060004
資料類型:
資料類型:文稿;媒體類型:紙本
描述層次:件層級
著作者:
葉榮鐘 著
主題與關鍵字:
第一段關鍵字:臺灣文化協會
第一段關鍵字:文協
第一段關鍵字:六一七臺灣始政紀念日
第一段關鍵字:臺灣始政恥念日
第二段關鍵字: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第二段關鍵字:留學生
第二段關鍵字:蔡惠如
第二段關鍵字:臺北青年會
第二段關鍵字:炎峰青年會
第二段關鍵字:通宵青年會
第二段關鍵字:大甲日新會
第二段關鍵字:美麗也會
第二段關鍵字:彰化婦女共勵會
第二段關鍵字:諸羅婦女協進會
第二段關鍵字:赤崁向上會
第二段關鍵字:基督教青年會
第二段關鍵字:學生運動
第二段關鍵字:《臺灣日日新報》
第三段關鍵字:臺灣文化協會
第三段關鍵字:文協
第三段關鍵字:林獻堂
第四段關鍵字:臺灣文化協會
第四段關鍵字:文協
第四段關鍵字:御用紳士
第五段關鍵字:臺灣文化協會
第五段關鍵字:文協
第五段關鍵字:工商勞動階級
第五段關鍵字:農民
第六段關鍵字:新舊文學之爭
第六段關鍵字:臺灣新文學運動
第六段關鍵字:《臺灣青年》
第六段關鍵字:黃呈聰
第六段關鍵字:黃朝琴
第六段關鍵字:中國文學革命
第六段關鍵字:張我軍
第六段關鍵字:悶葫蘆生
第六段關鍵字:蔡孝乾
第六段關鍵字:懶雲
第六段關鍵字:遊食隊
第六段關鍵字:廖漢臣
第六段關鍵字:黃得時
第七段關鍵字:大東信託公司
第七段關鍵字:陳炘
第七段關鍵字:林獻堂
第八段關鍵字:中央書局
第八段關鍵字:莊垂勝
第八段關鍵字:文化書局
第八段關鍵字:蔣渭水
描述:
第一段範圍與摘要:文協的文化運動,影響範圍甚為廣泛,其中昂揚民族意識效果最為顯著。因在異族統治下,武力抗爭前仆後繼,民族意識已沉潛在臺人內心深處。受日本教育的智識分子對於歧視反應更較一般大眾深刻,文協成立後,智識分子受民族運動號召,透過文化啟蒙接觸大眾,喚醒漢民族的民族自覺,以臺灣為吾人之臺灣來統治,其實是臺人潛在意識,即日本帝國主義搾取、壓迫、歧視所培養。另有六.一七臺灣始政紀念日的反對運動,文協成立後,始政日不掛國旗者增多,參加祝賀會的紳士逐漸減少,甚至臺北街頭發現「國恥紀念臺灣獨佔三十餘年,臺灣始政恥念日」貼紙。
第二段範圍與摘要:文協對青年層的影響分為兩層,一為海外留學生,一為島內各地方的青年。(一)海外留學生的響應:臺灣議會設置運動和東京留學生關係密切,文協與臺灣議會設置運動原是一體,東京留學生與文協亦屬於唇齒輔車的關係。在中國大陸各地的臺灣留學生,得到蔡惠如的提攜指導,和文協的關係也極為密切,而激發其民族覺醒。(二)島內青年運動的勃興:文協的啟蒙運動促使島內青年運動勃興,進而各地有青年團體組織,包括(1)「臺北青年會」;(2)「炎峰青年會」;(3)「通宵青年會」;(4)「大甲日新會」;(5)「美麗也會」;(6)「彰化婦女共勵會」與「諸羅婦女協進會」。另有文協幹部所指導的「赤崁向上會」、「基督教青年會」等;彰化地區另有無產青年會的組織,其與臺北無產青年分子勾結,後來扮演文協分裂的重要角色。(三)學生運動的激發:文化協會與學生有深厚淵源,而創立當初加入該會的各校學生除臺灣醫專學生為最多外,另有中央研究所農業部、臺北師範學生、臺北工業學生、臺中商業學生等。民國11年(西元1922年)2月臺北師範學校發生第一次學潮,民國13年(西元1924年)11月發生第二次,警察當局指責文協幹部,尤其是蔣渭水介入煽動,御用報紙《臺灣日日新報》亦連日用大號標題對文協大肆攻訐,學校當局並迫令學生退出文協。文協怕連累學生學業,於民國13年刪除學生身分之會員。自民國9年(西元1920年)11月至16年5月,從臺中商業學校、臺南師院、臺北商工、臺中一中、臺南第二高女、臺中師範和臺北師範等學潮,被開除學生者眾,事件誘因是日臺學生反目或教師對臺籍學生的歧視,亦為文協啟蒙運動燃起民族意識之怒火。
第三段範圍與摘要:日人認為文協只是一味以反抗統治,挑撥民族反感為能事。然而文協透過文化講演與各種講習會的思想啟蒙工作,在提高臺人文化意義上收到豐碩效果。第一是衛生思想的普及;第二是迷信陋習的打破。啟蒙效果在當時怪力亂神的社會病態的傷口確已發生收斂作用,走向文化路程。
第四段範圍與摘要:臺灣議會運動發軔、文協成立後,民眾之間出現一句新名詞「文化的」,指和臺灣議會、文協有關的人。與「文化的」對稱者為「御用紳士」,文協成立後御用紳士大為貶價。大體而言,文協不但是反對日本獨裁統治、對現狀不滿的改革派,也是新思想、新觀念的擁護者。
第五段範圍與摘要:文協的民族啟蒙運動,影響次第波及都市的工商勞動階級和農民。而後引起蔗農對製糖會社、農民對所謂無斷開墾地的日人發生糾紛,造成勞動農民鬥爭團體的產生。
第六段範圍與摘要:(一)新文學運動的先聲:臺灣新文學運動和《臺灣青年》雜誌關係密切。《臺灣青年》創刊於民國9年(西元1920年),著重爭取臺灣的政治自由與文化啟蒙。民國11年(西元1922年)改為《臺灣》後,黃呈聰〈論普及白話文的新使命〉及黃朝琴〈漢文改革論〉文中,介紹中國白話文在中國流行,並極力鼓吹在臺灣也須用白話文及改革文學工具,為新文學運動先聲,其提倡動機雖迫於臺灣社會實際需要,但受中國文學革命影響亦非淺鮮。(二)張我軍對舊詩人開始攻擊:民國12、13年(西元1923、1924年),若當時臺灣有所謂「文壇」,則皆以舊詩為主流。受過中國文學革命洗禮的張我軍,先後發表〈致臺灣青年的一封信〉、〈糟糕的臺灣文學界〉、〈為臺灣的文學界一哭〉、〈請合力拆下這座敗草叢中的破舊殿堂〉、〈絕無僅有的擊缽吟的意義〉等文抨擊舊詩壇。而首先有「悶葫蘆生」以〈新文學的商榷〉反駁張我軍,張氏亦不甘勢弱繼續與舊詩人周旋,又有蔡孝乾、前非、懶雲等許多新文學支持者撰文助陣。(三)餘波蕩漾:新舊文學論爭延續了十多年之久,而舊詩人雖多,總不敢站在陣頭應戰,卻又在報上發表歌功頌德的和韻詩巴結總督。臺灣詩社在民國14、15(西元1925、1926年)年為最盛期,據估全臺有百餘社,有人戲稱比「生蕃仔社」更多。本質清高、意識為反異族權力,但末流與原意日遠,甚有利用詩社招牌招搖酒食者,惹來「遊食隊」的綽號。民國30年(西元1941年)曾發生過「臺灣詩人七大毛病」之爭,也是最後、最激烈一次論爭。廖漢臣〈新舊文學之爭〉和黃得時〈臺灣新文學運動概觀〉中皆談及臺灣新文學運動的意義和概況,與世界思潮、中國文學革命、文化和民族運動皆有密切關連。
第七段範圍與摘要:民國13年(西元1924年)大甲陳炘由美國留學歸來後,負責籌備至民國15年(西元1926年)12月而成立大東信託公司,為經濟自衛運動。董監事清一色是中部地主,亦皆為文協支持者,政治色彩非常濃厚,推林獻堂為社長,陳炘自任總經理。但當時臺灣未施行信託法,業務上稅捐上未能享有信託法優惠待遇,由此可知日本帝國主義統治下的臺灣,特別是對於經濟金融的控制是如何厲害。
第八段範圍與摘要:中央書局由鹿港莊垂勝提倡,原定名為「中央俱樂部」,書局僅為事業一部分,但時勢變遷,尤其自文協分裂,大部分事業無法實現,書局成為唯一事業。本小節附中央俱樂部創立趣意書,為藉以增益學識品性啟發高尚生活,有助社會文化進步;又附上發起人名單及贊成人名單。而蔣渭水所經營的文化書局規模較小。在日本統治下的臺灣,要保存一線中國傳統文化的命脈,是當時臺灣智識階級尤其年長一輩父老所夢寐的問題,中央書局和文化書局的出現,在普及中文書籍保存傳統文化,盡了很大努力。
版本:手稿
來源:葉榮鐘家屬捐贈
保存狀況:良
日期:
1969/06/01
格式:
實體描述—數量:1 筆
範圍:
1969/06/01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立清華大學圖書館
使用限制:開放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資訊
葉榮鐘 著(1969/06/01)。[副系列名:台灣近代民族運動史]。《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29/5c/63.html(2015/02/26瀏覽)。
直接連結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29/5c/63.html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感謝您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為了讓資料更容易被檢索利用,請選擇和這項數位資源相關的詞彙:
中央俱樂部
臺灣議會
請願運動
中央書局
大東信託
請填入更適合的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