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系列名:台灣近代民族運動史

案卷名:第三章:海外臺灣留學生的活動

件名:第二節:東京留學生的團體活動

副系列名:台灣近代民族運動史案卷名:第三章:海外臺灣留學生的活動件名:第二節:東京留學生的團體活動
副系列名:台灣近代民族運動史案卷名:第三章:海外臺灣留學生的活動件名:第二節:東京留學生的團體活動
副系列名:台灣近代民族運動史案卷名:第三章:海外臺灣留學生的活動件名:第二節:東京留學生的團體活動
副系列名:台灣近代民族運動史案卷名:第三章:海外臺灣留學生的活動件名:第二節:東京留學生的團體活動
副系列名:台灣近代民族運動史案卷名:第三章:海外臺灣留學生的活動件名:第二節:東京留學生的團體活動
副系列名:台灣近代民族運動史案卷名:第三章:海外臺灣留學生的活動件名:第二節:東京留學生的團體活動
副系列名:台灣近代民族運動史案卷名:第三章:海外臺灣留學生的活動件名:第二節:東京留學生的團體活動
副系列名:台灣近代民族運動史案卷名:第三章:海外臺灣留學生的活動件名:第二節:東京留學生的團體活動
副系列名:台灣近代民族運動史案卷名:第三章:海外臺灣留學生的活動件名:第二節:東京留學生的團體活動
副系列名:台灣近代民族運動史案卷名:第三章:海外臺灣留學生的活動件名:第二節:東京留學生的團體活動
副系列名:台灣近代民族運動史案卷名:第三章:海外臺灣留學生的活動件名:第二節:東京留學生的團體活動
副系列名:台灣近代民族運動史案卷名:第三章:海外臺灣留學生的活動件名:第二節:東京留學生的團體活動
副系列名:台灣近代民族運動史案卷名:第三章:海外臺灣留學生的活動件名:第二節:東京留學生的團體活動
副系列名:台灣近代民族運動史案卷名:第三章:海外臺灣留學生的活動件名:第二節:東京留學生的團體活動
副系列名:台灣近代民族運動史案卷名:第三章:海外臺灣留學生的活動件名:第二節:東京留學生的團體活動
副系列名:台灣近代民族運動史案卷名:第三章:海外臺灣留學生的活動件名:第二節:東京留學生的團體活動
副系列名:台灣近代民族運動史案卷名:第三章:海外臺灣留學生的活動件名:第二節:東京留學生的團體活動
副系列名:台灣近代民族運動史案卷名:第三章:海外臺灣留學生的活動件名:第二節:東京留學生的團體活動
副系列名:台灣近代民族運動史案卷名:第三章:海外臺灣留學生的活動件名:第二節:東京留學生的團體活動
副系列名:台灣近代民族運動史案卷名:第三章:海外臺灣留學生的活動件名:第二節:東京留學生的團體活動
副系列名:台灣近代民族運動史案卷名:第三章:海外臺灣留學生的活動件名:第二節:東京留學生的團體活動
副系列名:台灣近代民族運動史案卷名:第三章:海外臺灣留學生的活動件名:第二節:東京留學生的團體活動
副系列名:台灣近代民族運動史案卷名:第三章:海外臺灣留學生的活動件名:第二節:東京留學生的團體活動
副系列名:台灣近代民族運動史案卷名:第三章:海外臺灣留學生的活動件名:第二節:東京留學生的團體活動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典藏號:NTHU-LIB-001-010100030002
資料類型:
資料類型:文稿;媒體類型:紙本
描述層次:件層級
著作者:
葉榮鐘 著
主題與關鍵字:
第一段關鍵字:東京臺灣留學生
第一段關鍵字:聲應會
第一段關鍵字:啟發會
第一段關鍵字:新民會
第一段關鍵字:馬伯援
第一段關鍵字:吳有容
第一段關鍵字:劉木琳
第一段關鍵字:林呈祿
第一段關鍵字:彭華英
第一段關鍵字:蔡惠如
第一段關鍵字:蔡培火
第一段關鍵字:蔡式穀
第一段關鍵字:林獻堂
第一段關鍵字:黃呈聰
第一段關鍵字:莊垂勝
第一段關鍵字:臺灣青年
第一段關鍵字:東京臺灣青年會
第一段關鍵字:楊肇嘉
第一段關鍵字:新民會文存
第一段關鍵字:臺灣地方自治問題
第一段關鍵字:中國新文學概觀
第一段關鍵字:《臺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
描述:
內容描述:第一段範圍與摘要:東京臺灣留學生的民族自覺成熟後,以便結成團體進入實踐運動,於是有「聲應會」、「啟發會」、「新民會」等團體成立。根據《臺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記載,東京臺灣人智識階級在與支那人、朝鮮人接觸後,思想漸次開通。臺灣人與支那人以親睦為號召於大正8年末(西元1919年)成立「聲應會」,主要人物在支那方面有中華青年會幹事馬伯援、吳有容、劉木琳;在臺灣方面則有林呈祿、彭華英及蔡惠如等人。 關於「聲應會」之結社一事,蔡培火在臺灣省文獻委員會座談會提及此次結社是在東京的馬伯援、吳有容等人與臺灣人時常過往,正所謂血濃於水彼此自覺特別親愛,乃取同聲相應之義組織「聲應會」。蔡培火說法與《臺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出入不大,只是關於此會創立的時間兩者有所不同,葉榮鐘認為蔡培火所說該會成立於民國8年(西元1919年)秋的說法正確。 「啟發會」創立未久即「發展的解消」變成「新民會」。關於此會成立過程蔡培火認為民國8年(西元1919年)末林獻堂、蔡惠如、蔡式穀、林呈祿等人皆在東京,部分原屬於青年會組織會員的東京臺灣留學生與林獻堂、蔡惠如交往,互相交換對臺灣之政治社會改革方案的意見,因此有「啟發會」的成立。鄭松筠、羅萬俥、彭華英、王敏川、黃呈聰、吳三連、莊垂勝及蔡培火等人都是會員。「啟發會」組織並不完善,會員間在經費使用問題上亦有衝突,不久歸於似有似無。民國9年(西元1920年)春,蔡惠如為改變頹勢,重新計劃組織「新民會」,目標有三:(一)為增進臺灣同胞之幸福,開始政治改革運動;(二)發刊機關雜誌;(三)圖謀與中國同志多多接觸之途徑。第一個目標具體表現為臺灣議會之設置運動,第二目標即《臺灣青年》雜誌之發刊。關於「新民會」之組織,《臺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認為此會是站在民族自決主義立場,對島民作啟蒙運動,同時合法的圖謀民權伸張。 「新民會」成立於民國9年(西元1920年)1月11日,地點是東京澀谷區蔡惠如寓所。本章註釋說明,民國18年(西元1929年)5月26日《臺灣民報》刊載林呈祿追悼蔡惠如文章,記載「新民會」一名由蔡惠如擬定,蓋取《大學》篇「作新民」之義。從「新民會章程」來看,其普通會員全是東京臺灣留學生,章程對於普通會員資格雖無限制,但實際上是專門學校的在學學生或畢業生才有資格入會,為不成文規定。 根據《臺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新民會」的統率者為使其成為純粹研究社團,另由學生會員結成「東京臺灣青年會」,將一切表面活動交由此會負責,但由於此會大部分會員為「新民會」成員,因此實際領導者仍以「新民會」為主。 此時期「新民會」最大努力是籌備發刊機關雜誌《臺灣青年》,對外活動如《臺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所言,皆交由「東京臺灣青年會」負責。「新民會」整體組織甚為健全,民國16年(西元1927年)後由楊肇嘉接棒改組,每月舉行例會,並常邀請名學者出席演講。自民國17年(西元1928年)至19年間前後發刊「新民會文存」三種,第一輯為《臺灣地方自治問題》;第二輯包括〈關於臺灣報紙之創設〉和〈同化關稅撤廢運動的提倡〉兩篇論文;第三輯為《中國新文學概觀》。民國19年(西元1930年)初總督府公佈准許阿片密吸食者重新登記,「新民會」針對此問題於同年4月間發刊《臺灣阿片問題》,有系統地記錄臺灣阿片問題。同年夏,楊肇嘉及葉榮鐘為創立臺灣地方自治聯盟先後歸臺,該會失去聚會場所,「新民會」重要幹部亦各有所歸,因此自然趨向解消。「新民會」自民國9年(西元1920年)創立迄19年秋歸於自然消滅為止恰滿十年,在臺灣民族運動由發軔而興盛,由極盛而分裂,因分裂而式微的過程中,其參與各項活動成功並達成歷史使命。根據《臺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中卷第二章政治運動項所附「政治運動系統圖」指出,眾多臺灣政治運動皆從東京新民會派生,可見新民會的重要性。
版本:手稿
來源:葉榮鐘家屬捐贈
保存狀況:良
日期:
1968/05/07
格式:
實體描述—數量:1 筆
範圍:
1968/05/07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立清華大學圖書館
使用限制:開放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