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址:小屯

遺址:小屯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遺址代碼:Y
資料類型:
考古遺址
著作者:
發掘者:董作賓;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
發掘者:趙芝庭;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
發掘者:李春昱;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
發掘者:王湘;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
發掘者:李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
發掘者:董作賓;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
發掘者:李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
發掘者:董作賓;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
發掘者:董光忠;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
發掘者:張蔚然;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
發掘者:王湘;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
發掘者:董光忠;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
發掘者:張蔚然;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
發掘者:王慶昌;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
發掘者:李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
發掘者:董作賓;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
發掘者:梁思永;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
發掘者:吳金鼎;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
發掘者:郭寶鈞;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
發掘者:李光宇;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
發掘者:劉嶼霞;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
發掘者:王湘;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
發掘者:周英學;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
發掘者:董作賓;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
發掘者:郭寶鈞;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
發掘者:劉嶼霞;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
發掘者:王湘;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
發掘者:李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
發掘者:董作賓;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
發掘者:吳金鼎;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
發掘者:劉嶼霞;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
發掘者:王湘;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
發掘者:周英學;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
發掘者:李光宇;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
發掘者:董作賓;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
發掘者:石璋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
發掘者:李光宇;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
發掘者:郭寶鈞;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
發掘者:李景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
發掘者:李光宇;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
發掘者:劉燿;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
發掘者:石璋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
發掘者:董作賓;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
發掘者:李景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
發掘者:石璋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
發掘者:梁思永;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
發掘者:石璋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
發掘者:王湘;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
發掘者:高去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
發掘者:尹煥章;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
發掘者:王建勛;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
發掘者:魏鴻純;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
發掘者:李永淦;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
發掘者:石偉;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
發掘者:石璋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
發掘者:王湘;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
發掘者:高去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
發掘者:尹煥章;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
發掘者:王建勛;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
發掘者:石偉;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
發掘者:魏鴻純;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
發掘者:李永淦;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
發掘者:郭寶鈞;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
發掘者:潘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
發掘者:劉燿;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
發掘者:尹煥章;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
發掘者:顧理雅(H.G. Creel);哈佛燕京學社研究人員
發掘者:石璋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
發掘者:李景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
發掘者:尹煥章;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
發掘者:祁延霈;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
發掘者:高去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
發掘者:潘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
發掘者:王湘;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
描述:
描述:河南安陽西北五里洹水右岸'遺址北東兩面均臨洹河'為歷次發掘的中心地帶.包含殷代文物異常豐富'為殷虛發掘的發祥地'也是東亞考古學上最重要的一個遺址. 遺跡有很清楚的龍山與小屯兩期的堆積及壘壓的關係'於 1928-1937年間'史語所在此遺址共計發掘12次'前後開坑大小凡一千餘處'實際開掘面積約兩萬平方公尺'獲殷代宗廟宮殿建築基址53處'小屯龍山兩期穴窖共618處'殷及隋唐等墓共508座. 由於此址的發掘'不但給中國古器物學以堅強的根基'其中所出之甲骨文字'更將中國之信史向前推展三百餘年.
貢獻者:
發現人:董作賓;主持人;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
日期:
文化年代:新石器時代
文化年代:青銅時代
考古學文化時期:殷虛
發掘日期:殷虛發掘5:1931-11-07~1931-12-19
發掘日期:殷虛發掘6:1932-04-01~1932-05-31
發掘日期:殷虛發掘8:1933-10-20~1933-12-25
發掘日期:殷虛發掘13:1936-03-18~1936-06-24
發掘日期:殷虛發掘1:1928-10-13~1928-10-30
發掘日期:殷虛發掘2:1929-03-07~1929-05-10
發掘日期:殷虛發掘3:1929-10-17~1929-10-21
發掘日期:殷虛發掘4:1931-03-21~1931-05-11
發掘日期:殷虛發掘7:1932-10-19~1932-12-15
發掘日期:殷虛發掘9:1934-03-19~1934-05-31
發掘日期:殷虛發掘14:1936-09-20~1936-12-31
發掘日期:殷虛發掘15:1937-03-16~1937-06-19
格式:
寬:東西寬.65公里
長:南北長1公里
面積:小屯村宗廟宮殿區遺址71.5公頃
來源:
中央研究院數位典藏計畫--考古資料數位典藏系統(http://ndweb.iis.sinica.edu.tw/archaeo2_public/index.jsp)
語言:
中文
範圍:
位置:中國;河南省;安陽縣;小屯
管理權: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http://www.ihp.sinica.edu.tw)

授權聯絡窗口

請連結至「史語所藏品圖像授權申請」網站申請授權,網址: https://copyrite.ihp.sinica.edu.tw/ihponlinec/ihponline?@@0.8397848014139848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標本照
標本照
P1發掘坑照
P1發掘坑照
遺址景觀
遺址景觀
P1標本照
P1標本照
遺址景觀
遺址景觀
標本照
標本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