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題名:相思樹

染料名稱:相思樹樹皮

學名:AcaciaconfusaMerrili

別名:相思仔、香絲樹、台灣相思、洋桂花

主要題名:相思樹染料名稱:相思樹樹皮學名:AcaciaconfusaMerrili別名:相思仔、香絲樹、台灣相思、洋桂花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Art_workID:cca100067-ac-9570127198_0226-0001
主題與關鍵字:
屬名:含羞草科相思樹屬
描述:
生長季節:春、夏、秋、冬
用途:庭園樹、行道樹、防風樹、造林樹、枕木、坑木、炭薪、農具、藥用
染料使用部位:樹皮、心材、枝葉
植物生態:相思樹原產地為台灣及菲律賓北部,為常綠大喬木,一般高約10至15公尺,最高可達20多公尺,樹皮灰褐色,幼時平滑,愈老愈粗糙,皮內呈粉紅色,外皮為縱向細縫裂紋,幼樹才可見真葉,為二回羽狀複葉,及長,真葉消失,代之者為假複葉,假葉互生,呈鐮刀形,長8至10公分,全緣,革質,光滑。春至夏季間開花,花腋生,金黃色,萼鐘形,花瓣4枚,雄蕊多數,伸出花外。莢果扁平而,內藏5-8粒種子,熟後呈黑褐色。
相關歷史記載:相思樹又名TaiwanAcacia,為台灣重要的原生植物,也是台灣的代表性植物之一,近幾年,我們陸續有一些機會在國內推展植物染色,不論參與的對象是中小學教師,還是民間婦女團體,或是一般社會大眾,他們都對植物染色產生莫大的興趣,每次我們推介身旁到處可見的相思樹時,大家的眼睛都會為之一亮,有的會半信半疑的說:「它真很好嗎?」有的像他鄉遇故人般興奮的說:「這我很熟呀!我家後面到處都是。……」但是國人懂得拿它當染料的人,想必不會比日本人來的多。連雅堂撰之<台灣通史.卷二十八虞衡志>中對相思樹之記載為「相思樹,葉如楊,木堅,花黃,結實若紅豆,左思吳都賦載之,台灣最多,近山皆種之,用以燒炭。」當時並無用以染色之說明。然而,日本植物染色專家山崎青樹在他的<續.草木染染料植物圖鑑>一書裡,有引自日本<染料植物譜>書中的一段,用以說明台灣過去使用相思樹染色的情況,--「樹皮含單寧,恆春及台北廳淡水地方的漁民以此染衣服。在(時局和森林)中記載著台中地方以相思樹皮染魚網。財團法人台灣發明協會用相思樹心材可以製造染料,所以在大正8年12月2日得到第35,439號專利,此外,還有33,821號及第36,159號為其他植物染料與相思樹共同混合得到染料的專利。」同書另一段記載「在台灣,樹皮與幹材皆用以染色,枝葉也可充分利用,採集季節的不同會有色彩差異,七月至次年三月間染色較好。」另外,中興大學出版的<台灣樹木誌>中也有「樹皮含鞣酸。樹皮治跌打傷。嫩枝葉有行血、散瘀之效。治跌打新傷,跌打吐血,毒蛇咬傷。」等記載。
註腳:本書完稿之際,遇見表嫂林李茂良女士,談起我們近年研究天然染色之事,卻在無意間勾起她的童年回憶,表嫂娘家在淡水山邊的中?里,台灣光她已七、八歲了,從她懂事以來,一直到光復後一段時間裡,中?里的村民仍常熬煮相思樹皮染麵粉袋製的衣服,她清楚的記得那色澤為帶紅的咖啡色。這不但印證了「時局和森林」文中的說法,同時也和我們試染的結果完全一致,可說是一段仍然清晰而鮮活的寶貴生活經驗。相思樹的樹皮、心材、枝葉皆可染色,根據我們的試驗,相思樹在三、四月開花以後至夏季色素較少,而在冬季至次年早春間色素最多,這可能和植物開花時大量釋放養分有直接的關聯吧!若採集樹皮時,一定要記得局部縱向直剝,如用幹材則以心材為佳,若欲取枝葉,則可用高枝剪修剪。具體染法如下:1.將採集的染材以刀具切成細片或細段,然後加入適量的清水升火煎煮以萃取色素,枝葉的醉取時間約為水沸後一小時,可萃取三至四回。2.將各次萃取後的染液經細網過瀘後,調和在一起作染浴。3.被染物先浸泡清水,檸乾、打鬆後投入染浴中升溫染色,染色時升溫的速度不宜過快,煮染的時間約為染液煮沸後半小時。4.取出被染物,擰乾後進行媒染半小時。5.經媒染後的被染物再入原染浴中染色半小時6.煮染之後,被染物立即取出水洗、晾乾,不要存放在染鍋中待冷,以免因氧化不勻而致色花。7.注意事項:含多量單寧酸之染材在染色時容易產生染斑,故應時時攪拌,以免色花。8.無媒染及鋁、錫媒染皆呈中明度的黃褐色,以石灰和銅媒染呈暗紅褐色,以鐵媒染則呈灰濁的黃褐色。如以枝葉染色,呈色皆偏向黃調,若以心材染色,則所有試片皆偏向紅調。
範圍:
本地分佈:台灣全境低海拔山野、山麓、乾河遍地繁生,族群龐大。台北縣市,宜蘭縣,南投縣,花蓮縣,台東縣,桃園縣,新竹縣,苗栗縣,台中縣市,彰化縣,雲林縣,嘉義縣,台南縣,高雄縣市,屏東縣
世界分佈:原產於台灣恆春半島,除全台量多之外,菲律賓、中國南部、日本珫球及印尼亦有之。
管理權:
典藏國家:中華民國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學系
本數位作品授權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國家文化資料庫存檔及網際網路永久非商業性使用。
原件由台中縣立文化中心典藏,本數位作品由台中縣立文化中心及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國家文化資料庫分別典藏。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