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寺僧眾(中坐者為長老)

緬寺僧眾(中坐者為長老)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典藏登錄號:00000100
資料類型:
型式:靜態圖片
照片
著作者:
拍攝者:勇士衡
主題與關鍵字:
原記錄族稱:擺夷
主題類別:人--人物
主題類別:物與物質文化--身體裝飾
主題類別:儀式節慶--村寨儀式
官方族稱:傣
描述:
傣族除紅河流域、金沙江流域諸亞族群之外,皆係上座部(Theravada,即「小乘」)佛教徒,傳統中,男孩七八九歲入寺為僧一段時間比較理想,甚至是必須,這原則本身的重要性及其實踐的人口比例在不同的地方有較大的程度差異,孟定的程度較高,除「文革」期間當年者外,絕大部分男人當過和尚,從其人名便可得知。為僧的時段原則上至少一年,然後隨本人意願決定是否、何時還俗,若至年齡20尚未還俗便可由受十戒的沙彌升到受具足戒的比丘,後者當地漢話多稱「佛爺」,佛爺可任漢話稱「長老」的一寺之住持。 孟定傣有傣勒(「上方的傣」,漢稱「旱/漢傣」)和傣德(「下方的傣」,漢稱「水傣」)兩個亞族群,二者的佛教不同宗派,傣勒為「潤」,傣德為「多列」。影像中的僧人可能是傣勒,因爲若為傣德的多列宗,在非儀式場合他們會裸露右肩及臂;另一種可能是,被拍攝者將此場合當作儀式而以袈裟遮蓋其右肩臂。 從整個這批照片可以看出,除「官家」外,僧俗兩眾穿鞋者都不多,穿皮鞋的更少,耿馬孟定土司和頭人的照片不少,他們全都穿布鞋。一種解釋是穿皮鞋屬於殺生行為。而此照中的長老卻穿著皮鞋,聯繫其他現象應當可以說,僧人、尤其是長老的物質消費水準高於俗眾平民。 影像中長老坐在正中,其餘站立兩旁,相對漢人照相的習慣而言,他們大多與身旁的人距離較大,這種狀態無論是否經過拍攝者的調度都能説明僧眾內部的階序關係、傣族人觀中較強的個體性以及他們對各類空間喜寬厭窄的態度。依據一些傣人的表述和許多其他證據,有理由認爲在歷史上中國的傣頻頻南遷,一個重要原因便是漢人移民令其原有的空間越來越窄。(趙效牛)
出版者:
典藏單位: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日期:
拍攝時間:1936年01月
格式:
原件尺寸:6*6
關聯:
芮逸夫。滇緬邊境四族小記(四、擺夷)。中國民族及其文化論稿 上。
範圍:
拍攝地點_古:雲南孟定
拍攝地點_今:中國雲南省臨滄市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孟定鎮
管理權:
典藏單位: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授權聯絡窗口

請連結至「史語所藏品圖像授權申請」網站申請授權,網址: https://copyrite.ihp.sinica.edu.tw/ihponlinec/ihponline?@@0.8397848014139848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房屋
房屋
男女拉擺
男女拉擺
女子打楸
女子打楸
由山嶺遙望猛角埧子
由山嶺遙望猛角埧子
水擺夷婦人
水擺夷婦人
灶房
灶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