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口逆鉤鰺(Scomberoides commersonnianus)

台灣俗名:瓜仔魚、甘仔魚

大口逆鉤鰺( i Scomberoides commersonnianus /i )台灣俗名:瓜仔魚、甘仔魚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類型:
魚類名錄
著作者:
學名命名者:Lacep?de, ? 1801
主題與關鍵字:
鰺科
描述:
型態特徵:背鰭VIII-I , 19~20;臀鰭II-I , 17~18。 體延長,側扁,體較高。頭尖而短,吻長略大於眼徑。眼中大,位於頭的前半部。。口大而斜裂,上頜伸展超過眼後緣。上頜骨齒外列為較大的錐狀齒。 側線完全,其弧度極小,不具稜鱗。第二背鰭及臀鰭前方的鰭條成鐮刀狀。臀鰭與第二背鰭的基部等長。 體側上方為銀灰色,下方銀白色。背鰭、胸鰭及尾鰭黃色。體側有一列約6個的斑點。
棲所生態:大口逆鉤鰺屬於沿海及河口水域的魚種,但是在河口域出沒的皆以小魚群為主,較不具群游性。肉食性,游動力強,以利其掠食小型魚類及甲殼類等無脊椎動物。
台灣分佈:普遍分布於本省各地的沿海及河口地區,尤以西南部及南部較常見。
最大體長:河口區通常出現7~13公分的小魚,最大體長可達到50公分左右。
出版者:
陳義雄
語言:
中文;英文
關聯: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臺灣淡水及河口魚類誌(陳及方, 1999) 
範圍:
引用文獻:Lacep?de, B. G. E. 1801 (18 Oct.) Histoire naturelle des poissons. Hist. Nat. Poiss. v. 3: i-lxvi + 1-558, Pls. 1-34. [Publication date: Hureau & Monod 1973, v. 2: 323 [ref. 6590], and see Derijst 1997:221 [ref. 23499] who confirms 1801 and not 1802.]

授權聯絡窗口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展示組
林清哲
(08)8825001#5111
ching@nmmba.gov.tw
本頁面授權條件: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版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六帶鰺( i Cara...
六帶鰺( i Cara...
浪人鰺( i Cara...
浪人鰺( i Cara...
大甲鰺( i Mega...
大甲鰺( i Mega...
六帶鰺( i Cara...
六帶鰺( i Cara...
大甲鰺( i Mega...
大甲鰺( i Mega...
浪人鰺( i Cara...
浪人鰺( i Ca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