鯽魚(Carassius auratus auratus)

台灣俗名:鯽仔、土鯽

大陸名:蘭氏鯽

鯽魚( i Carassius auratus auratus /i )台灣俗名:鯽仔、土鯽大陸名:蘭氏鯽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類型:
魚類名錄
著作者:
學名命名者:(Linnaeus, 1758)
主題與關鍵字:
鯉科
描述:
型態特徵:背鰭III , 15 ~19;臀鰭III , 5;胸鰭1 , 16~17;腹鰭1 , 8;鰓耙數37~54 ;咽齒4-4;側線鱗27~30;背鰭前鱗11~14 。 體延長而側扁,前半部呈弧形,腹部圓形,無肉稜。頭略短,吻鈍而圓,無鬚。眼中大。口端位,呈微弧形,口裂稍向下斜。唇較厚。鰓耙細長,呈針形,排列較密。 體被中大型圓鱗。側線完全,微向下彎,後部延伸達尾部中央。背鰭的第3根鰭棘的後緣有鋸齒。臀鰭的最後一根硬棘後緣亦有鋸齒。尾鰭分叉淺。 體呈銀灰色,背部顏色較深,腹部銀白而略呈淺黃。各鰭為灰色。
棲所生態:初級淡水魚。鯽魚喜歡棲息在各種水草繁生的淺水域中,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強,在溪流、深潭、湖泊、池塘及含氧量不高的污濁水域都適合生長。生性敏感而警覺性高,水中浮潛觀查時,不易靠近。雜食性,主要以浮游生物、藻類、水草碎片和腐殖質為食,也攝食底棲的甲殼類動物。魚卵具黏性,大多黏附於水草上。
台灣分佈:目前本省各地的河川中、下游與湖泊、溝渠均普遍分布。
世界分佈:中國
最大體長:一般約為10-15公分,可長至25公分左右。
出版者:
陳義雄
語言:
中文;英文
關聯: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臺灣淡水及河口魚類誌(陳及方, 1999)
福建魚類誌(朱等, 1985) 
範圍:
引用文獻:Linnaeus, C. 1758 (1 Jan.) Systema Naturae, Ed. X. (Systema naturae per regna tria naturae, secundum classes, ordines, genera, species, cum characteribus, differentiis, synonymis, locis. Tomus I. Editio decima, reformata.) Holmiae. Systema Nat. ed. 10 v. 1: i-ii + 1-824. [Nantes and Pisces in Tom. 1, pp. 230-338; a few species on later pages. Date fixed by ICZN, Code Article 3.]

授權聯絡窗口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展示組
林清哲
(08)8825001#5111
ching@nmmba.gov.tw
本頁面授權條件: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版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台灣銀鮈( em Squalidus...
台灣銀鮈( em Squalidus...
蘭氏鯽( i Carassius a...
蘭氏鯽( i Carassius a...
台灣石?( i Acrossoche...
台灣石?( i Acrossoche...
菊池氏細鯽( i Aphyocypr...
菊池氏細鯽( i Aphyocypr...
鯉( em Cyprinus car...
鯉( em Cyprinus car...
羅漢魚( i Pseudorasbo...
羅漢魚( i Pseudoras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