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鮟鱇

學名:Lophiomus setigerus

台灣俗名:鮟鱇

大陸名:黑鮟鱇

中文名:鮟鱇學名:Lophiomus setigerus台灣俗名:鮟鱇大陸名:黑鮟鱇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相同方式分享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全球唯一識別碼:urn:lsid:fishdb.sinica.edu.tw:catalogue:216_001
資料類型:
紀錄類別:魚類名錄
著作者:
命名者:(Vahl, 1797)
主題與關鍵字:
科中文名:鮟鱇科
描述:
型態特徵:體平扁而柔軟;頭部特別寬廣平扁,呈圓盤狀,軀幹部往後漸尖細。口極寬,開於頭前端;下頜明顯突出於上頜;上頜及前上頜齒1-2列,下頜齒4-5列,均為倒伏;鋤骨及顎骨均具齒;舌齒(第五角鰓骨)呈V字形排列。無鰓耙。體祼露不具鱗,頭部及體側具有發達皮瓣。頭骨脊及前上頜骨表面具有顆粒狀棘。鰓孔位於胸鰭基部後下方,未向前延伸間。背鰭兩個,第一背鰭有VI棘,第I棘位於吻端,特化成吻觸手,末端餌球具兩黑色小球、旗狀皮瓣以及細絲;第II及III棘長,第IV及V棘漸短小,第VI棘常隱於皮下。脊椎骨數18-19;第二背鰭具軟條7-9;臀鰭與第二背鰭相對,具軟條5-7;胸鰭發達,支鰭骨特化成柄鰭而埋於皮下;尾鰭截形或略圓。體背黑褐色,腹面淺色;口腔粘膜黑色或暗褐色而有白斑。背、尾及胸鰭黑褐色,腹及臀鰭淡色。
棲所生態:主要棲息近海砂泥底質海域。底棲性魚類,棲息深度在30-800公尺間,行動遲緩,常匍匐於海底。肉食性。通常以吻觸手及餌球引誘獵物前來,在瞬間一口吸入獵物,以魚類及甲殼類為食。
地理分佈:廣泛分佈於印度-太平洋區。本省分佈於南部、西部、東北部、小琉球及澎湖海域。
漁業利用:可食用,在海鮮餐廳販售,由於個體小,較不具經濟價值。
出版者:
負責人:邵廣昭
日期:
資料修訂日期:2008-04-01
來源:
台灣魚類資料庫(http://fishdb.sinica.edu.tw)
The Fish Database of Taiwan(http://fishdb.sinica.edu.tw)
語言:
中文;英文
關聯: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中國動物誌-鮟鱇目(蘇等, 2002);Ho HC and KT Shao. 2007. Taxonomy Review of Lophiidae (Pisces: Lophiiformes) in Taiwan. Journal of National Taiwan Museim. 60(1):19-32;Caruso J. H. 1981. The systematics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lophiid anglerfishes: I.
管理權: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後設資料創用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聯絡窗口

請洽臺灣魚類資料庫
email:taiwanfishdata@gmail.com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