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黃小砂

學名:Sardinella lemuru

台灣俗名:青鱗仔、鰮仔、沙丁魚、扁仔、扁鰮

大陸名:黃澤小沙丁魚

中文名:黃小砂學名:Sardinella lemuru台灣俗名:青鱗仔、鰮仔、沙丁魚、扁仔、扁鰮大陸名:黃澤小沙丁魚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相同方式分享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全球唯一識別碼:urn:lsid:fishdb.sinica.edu.tw:catalogue:091_019
資料類型:
紀錄類別:魚類名錄
著作者:
命名者:Bleeker, 1853
主題與關鍵字:
科中文名:鯡科
描述:
型態特徵:體延長而側扁,腹部略圓,稜鱗,17-18+ 14-15個。脂性眼瞼發達,幾完全覆蓋住眼睛。口小,前位;上下頜約等長;上頜骨末端達眼前緣下方。鰓蓋光滑;下枝鰓耙數126-152。體被細薄圓鱗,極易脫落;鱗片上之垂直條紋僅有最後1條之中央部位不中斷;背鰭和臀鰭基部有發達之鱗鞘;胸鰭和腹鰭基部具腋鱗1片;尾鰭基部有2顯著長的鱗片。背鰭位於體中部前方,具軟條17-18;臀鰭位於體之後半部,具軟條16-18;腹鰭軟條9;尾鰭深叉。體背部青綠色,體側下方和腹部銀白色;沿體側下方有1條金黃色的縱帶;鰓蓋末緣具黑斑,鰓蓋末端上方具一淡黃斑。背、尾鰭淡黃,邊緣黑色,尾鰭上下葉末端不具大塊黑斑;胸鰭淡黃;餘鰭淡色。
棲所生態:沿近海中上層洄游性中小型魚類,亦常可於河口區發現(極可能於河口區產卵)。有集群洄游之習性,並有強烈之趨光性。產卵季在春夏之間,分批產卵,產卵後,魚群分散索餌。以矽藻、橈腳類及其它小型無脊椎動物為主要食物。
地理分佈:分佈於印度-西太平洋區,由東印度洋至爪哇、澳洲西部、菲律賓、台灣至日本南部皆可發現,台灣地區四週海域均有漁獲,而以西南及東部海域較多。
漁業利用:產量高之高經濟性魚種,全世界年產量在100,000-500,000噸間,主要漁法為流刺網、圍網、焚寄網與拖網,主要漁期在夏秋之間。在台灣多醃漬後出售,體型較小者,則多利用來製造魚粉供飼料用。
出版者:
負責人:邵廣昭
日期:
資料修訂日期:2006-06-03
來源:
台灣魚類資料庫(http://fishdb.sinica.edu.tw)
The Fish Database of Taiwan(http://fishdb.sinica.edu.tw)
語言:
中文;英文
關聯: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中國動物誌-鱘形目;海鰱目;鯡形目及鼠鱚目(張, 2001)
管理權: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後設資料創用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聯絡窗口

請洽臺灣魚類資料庫
email:taiwanfishdata@gmail.com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中文種名:環球海鰶
中文種名:環球海鰶
中文名:隆背小砂
中文名:隆背小砂
中文種名:花蓮小砂丁
中文種名:花蓮小砂丁
中文種名:日本海鰶
中文種名:日本海鰶
中文名:西姆圓腹砂
中文名:西姆圓腹砂
中文種名:盾齒鰶
中文種名:盾齒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