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品的名稱,例如:動植物的學名、中英俗名,物件名稱,文件資料標題等。
編輯、創造該筆資源內容的主要負責人、團體、機構等,例如:作者,照片攝影者,地圖測匯者,標本鑑定者等。
資源內容的標題,例如:相關族群,礦物類別...等等,也可能是原典藏單位直接著錄之關鍵字。
資源內容的說明,例如:器物用途解釋,生物習性,圖畫流派意境,古文字、圖像釋文或解說,新聞報導內容...等等,通常是一小段文字。
使資源能廣泛使用者,包括出版的個人與團體、機構。
對於資源內容形成貢獻者,責任次於「著作者Creator」,例如:被攝影的對象,被調查、被描述的對象,文書中提及的對象,標本採集者等。
資源週期的事件日期,例如:製造日期,書寫日期,測繪日期,出版品發行日期,發掘日期等。
資源內容的性質或類型,例如:原始典藏品的素材種類,錄音帶、照片等。
關於資源的實際或數位的形式,包括媒體類型或資源的度量資料,例如:jpg檔,長寬高50×10×13,放映時間5分鐘等。
該典藏品資源的明確辨識資料,例如:登錄號,典藏號,URI等。
敘述目前資源的衍生資源,例如,匯入資料到「數位典藏聯合目錄系統」之原典藏單位的線上資料庫,其名稱與網址。
資源所使用的語言,例如,內閣大庫檔案使用的語言類型是「漢文」或「中文」,部分文書可能是「原文:英文,譯文:中文」。
說明相關的資源,例如:參考書目,圖片登載出處等。
資源內容的廣度或範圍,包括時、空的因素,例如:時期(時間名稱、日期或期間),空間地點(地理座標或地名),或行政區域。
描述資源權利相關的資訊,例如:原始物件典藏單位,數位化後物件典藏單位,後設資料著錄單位等。
[SA]禁止改作與[ND]相同方式分享為互斥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