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音"(其後字詞)無法查詢, 因為 聯合目錄 的查詢上限是256個字。
符合的分類名稱
- 典藏機構與計畫 > 公開徵選計畫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 水產試驗所 > 台灣沿近海海洋生物標本之數位典藏-II 魚、貝、甲殼類
- 典藏機構與計畫 > 公開徵選計畫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 農業試驗所 > 農業試驗所典藏昆蟲標本數位化計畫 II
- 內容主題 > 考古 > 考古地區 > 台灣地區 > 靜浦文化富南類型 > Lamongan II 遺址
- 內容主題 > 考古 > 考古地區 > 台灣地區 > 比鼻烏類型 > Waasik-II 比鼻烏II遺址
- 內容主題 > 考古 > 考古地區 > 台灣地區 > 比鼻烏類型 > Masuxual-II 遺址
- 內容主題 > 考古 > 考古遺址 > 大寮.竹篙屋I遺址
- 內容主題 > 考古 > 考古遺址 > 埔頂I遺址
- 內容主題 > 考古 > 考古遺址 > 大安I遺址
- 內容主題 > 考古 > 考古遺址 > Luvun-I遺址
- 內容主題 > 考古 > 考古遺址 > 士林I遺址
符合的藏品
共找到 16533 筆符合的資料
中文種名:八棘扁天竺鯛
.edu.tw) 型態特徵:體卵圓形而側扁;主上頜骨到達眼睛後緣的下端;鋤骨無齒。第一背鰭具VIII棘,兩背鰭間距離短,有部分膜連接;胸鰭長,達臀鰭基底的中央;尾鰭圓形。D. VIII-I,9;A. II.....more
- 5222/16533
中文種名:尾斑裸天竺鯛
.tw) 型態特徵:體細長,裸露無鱗;前鰓蓋骨下緣有斜後向之強硬棘和長圓型瓣膜;尾鰭呈叉狀。D. VI-I,9;A. II,9-10; P. 14-15; HL. 2.91;BD. 4.13 in SL.....more
- 5224/16533
中文種名:菲律賓裸天竺鯛
.tw) 型態特徵:體細長,裸露無鱗;前鰓蓋骨下緣有後向之強硬棘和長圓型瓣膜;尾鰭呈叉狀。D. VI-I,9;A. II,8;P.14;GR. 1+1+7;HL. 3.56;BD. 4.58.....more
- 5225/16533
中文種名:環紋圓天竺鯛
.tw) 型態特徵:體橢圓,高而側扁。上主上頜骨(supramaxilla)缺如;主上頜骨,延伸至眼睛中部方下。頜骨有絨毛狀齒,而口蓋骨和鋤骨齒少或缺如。第一背鰭之第I硬棘細小,第II硬棘最長。尾鰭略呈叉.....more
- 5226/16533
中文種名:四指唇盤?
魚皆無冠膜;具鼻鬚及眶上鬚,無頸鬚;側線孔無微小而交疊之鱗片狀皮瓣覆蓋。D. XV-XVII(通常為XVI), 17-21; A. II, 24-25;P. 15; V. I, 4。背鰭具淺缺刻,雄魚.....more
- 5228/16533
中文種名:絲鰭圓天竺鯛
鱗;側線完全。D. VI-I,9;A. II,9;P. 13;GR. 7+1+26;Ll. 26-27;Pred. 5.8。體銀白,後方略帶粉紅;頭部黃色;眼眶紅色;體側由第一背鰭延伸至腹鰭具一條寬於.....more
- 5229/16533
中文種名:印度無齒鯧
圓鱗,亦脫落,頭部無鱗;側線鱗數約41-43。背鰭兩個,緊鄰,中間具缺刻,第一背鰭硬棘IX-XII,第二背鰭鰭條I + 15-16;臀鰭和第二背鰭同型,III + 15;胸鰭中長,末端至第二背鰭起點之.....more
- 5230/16533
中文種名:雷氏唇盤?
; A. II, 23-24;P. 15; V. I, 4。背鰭具淺缺刻,雄魚背鰭較雌魚高,雄魚第II棘延長如練;背鰭與尾柄以鰭膜相連,臀鰭不與尾柄相連;尾鰭軟條不分支。頭側與胸鰭無黑點,體側無白點.....more
- 5231/16533
中文種名:變色管天竺鯛
,8-9;A. II,8-9;P. 13-14;Ll. 20-23;Rred. 5.1;GR. 1+1+6-8。體棕色,體側有縱線,死後體色改變。 棲所生態:主要棲息於礁區,經常成群和海膽共棲。以浮游.....more
- 5232/16533
中文種名:縱帶盾齒?
央。無眼上鬚,亦無顳後鬚。成魚之額骨分開;前上頜骨之背方未完全被中篩骨及鼻骨所掩蓋;齒骨各側具一大犬齒,齒不可動。側線向後至少達背鰭最後一硬棘下方。D. X-XII, 26-28;A. II, 25.....more
- 5233/16533
中文種名:圍眼真蛙?
扁,似圓柱狀;頭鈍短。成熟雄魚具小的頭頂冠膜,雌魚無。 鼻鬚4-5絲狀分支;具眼上鬚及頸鬚,皆單一不分支。上唇具鋸齒緣,下唇平滑,齒骨具一犬齒。D. XIII, 20; A. II, 21-22; P.....more
- 5234/16533
中文種名:尾紋真蛙?
;頭鈍短。頭頂具冠膜,雌魚的較低。鼻鬚2-4絲狀分支,眼上鬚單一不分支,無頸鬚。 上下唇平滑;齒骨具一犬齒。D. XIII-XIV, 19-21; A. II, 21-22;P. 14; V. I, 3.....more
- 5235/16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