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鑄 在 器物 分類當中

符合的藏品

宋以後 「□」銅印

宋以後 「□」銅印

國立故宮博物院 長2.6*2.0公分 960 A.D.~- 銅器、金屬器 宋以後 「□」銅印 扁長方形銅印,獸鈕。獸張口扭首,蹲伏於印背上,長尾翹起。周身線條簡潔生動。印面一朱文「□」字,印文凸出.....more

2206/2746
元 「□□印□」銅印

元 「□□印□」銅印

國立故宮博物院 長2.0公分 1271 A.D.-1368 A.D. 銅器、金屬器 元 「□□印□」銅印 方形銅印,板狀橛鈕有孔可供穿繫。印面由外而內分別一粗一細邊欄,內有朱文「□□印□」四字,右.....more

2207/2746
元 「王氏□義」銅印

元 「王氏□義」銅印

國立故宮博物院 長2.6*2.5公分 1271 A.D.-1368 A.D. 銅器、金屬器 元 「王氏□義」銅印 方形銅印,板狀橛鈕有孔可供穿繫。印面帶邊欄,內有朱文「王氏□義」兩字,右上起順讀.....more

2208/2746
元 八思巴文銅印

元 八思巴文銅印

國立故宮博物院 長2.0公分 1271 A.D.-1368 A.D. 銅器、金屬器 元 八思巴文銅印 方形銅印,板狀橛鈕有孔可穿繫。印面帶邊欄,內有朱文八思巴文。本印置於清乾隆朝「金薤留珍」之五篋.....more

2209/2746
元 「□□」銅印

元 「□□」銅印

國立故宮博物院 長2.1公分 1271 A.D.-1368 A.D. 銅器、金屬器 元 「□□」銅印 方形銅印,板狀橛鈕有孔可供穿繫。印面帶邊欄,內有朱文「□□」兩字,文字無法辨識。本印置於清乾隆.....more

2210/2746
漢 「□□」銅印

漢 「□□」銅印

國立故宮博物院 長1.0公分 206 B.C.-220 A.D. 銅器、金屬器 漢 「□□」銅印 方形銅印,印背斜起,鼻鈕。印面帶陰線邊欄界格,白文「□□」字,文字無法辨識。本印置於清乾隆朝「金薤.....more

2211/2746
漢 「昭長卿印」銅印

漢 「昭長卿印」銅印

國立故宮博物院 長1.7公分 206 B.C.-220 A.D. 銅器、金屬器 漢 「昭長卿印」銅印 扁方形銅印,為子母套印中之子印,鈕身為龜殼內部形狀,中空。印面有白文「昭長卿印」四字,字形方整.....more

2212/2746
春秋 子犯編鐘之八(六(乙))

春秋 子犯編鐘之八(六(乙))

一用以穿掛懸鉤的環。鐘體呈二瓦相合狀,即宋代沈括於《夢溪筆談》中所稱之「合瓦式」。鐘口朝下成弧曲狀,鐘內壁有「調音槽」。鐘面鉦部的中央一面有銘文,一面平素無紋。鉦部兩側各有三排長乳釘狀枚,兩面共有三.....more

2213/2746
春秋 子犯編鐘之四

春秋 子犯編鐘之四

掛懸鉤的環。鐘體呈二瓦相合狀,即宋代沈括於《夢溪筆談》中所稱之「合瓦式」。鐘口朝下成弧曲狀,鐘內壁有「調音槽」。鐘面鉦部的中央一面有銘文,一面平素無紋。鉦部兩側各有三排長乳釘狀枚,兩面共有三十六枚.....more

2214/2746
春秋 子犯編鐘之二

春秋 子犯編鐘之二

掛懸鉤的環。鐘體呈二瓦相合狀,即宋代沈括於《夢溪筆談》中所稱之「合瓦式」。鐘口朝下成弧曲狀,鐘內壁有「調音槽」。鐘面鉦部的中央一面有銘文,一面平素無紋。鉦部兩側各有三排長乳釘狀枚,兩面共有三十六枚.....more

2215/2746
春秋 子犯編鐘之三

春秋 子犯編鐘之三

呈二瓦相合狀,即宋代沈括於《夢溪筆談》中所稱之「合瓦式」。鐘口朝下成弧曲狀,鐘內壁有「調音槽」。鐘面鉦部的中央一面有銘文,一面平素無紋。鉦部兩側各有三排長乳釘狀枚,兩面共有三十六枚。枚間篆部飾S形夔.....more

2216/2746
春秋 子犯編鐘之一

春秋 子犯編鐘之一

呈二瓦相合狀,即宋代沈括於《夢溪筆談》中所稱之「合瓦式」。鐘口朝下成弧曲狀,鐘內壁有「調音槽」。鐘面鉦部的中央一面有銘文,一面平素無紋。鉦部兩側各有三排長乳釘狀枚,兩面共有三十六枚。枚間篆部飾S形夔.....more

2217/2746
春秋 子犯編鐘之九(七(甲))

春秋 子犯編鐘之九(七(甲))

相合狀,即宋代沈括於《夢溪筆談》中所稱之「合瓦式」。鐘口朝下成弧曲狀,鐘內壁有「調音槽」。鐘面鉦部的中央一面有銘文,一面平素無紋。鉦部兩側各有三排長乳釘狀枚,兩面共有三十六枚。枚間篆部飾S形夔紋。鼓.....more

2218/2746
春秋 子犯編鐘之六(五(乙))

春秋 子犯編鐘之六(五(乙))

相合狀,即宋代沈括於《夢溪筆談》中所稱之「合瓦式」。鐘口朝下成弧曲狀,鐘內壁有「調音槽」。鐘面鉦部的中央一面有銘文,一面平素無紋。鉦部兩側各有三排長乳釘狀枚,兩面共有三十六枚。枚間篆部飾S形夔紋。鼓.....more

2219/2746
春秋 子犯編鐘之五(五甲)

春秋 子犯編鐘之五(五甲)

,即宋代沈括於《夢溪筆談》中所稱之「合瓦式」。鐘口朝下成弧曲狀,鐘內壁有「調音槽」。鐘面鉦部的中央一面有銘文,一面平素無紋。鉦部兩側各有三排長乳釘狀枚,兩面共有三十六枚。枚間篆部飾S形夔紋。鼓部中央.....more

2220/2746

鑄 在 器物 分類當中 的相關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