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繫 在 器物 分類當中

符合的藏品

漢 「單壽」銅印

漢 「單壽」銅印

國立故宮博物院 長1.3公分 206 B.C.-220 A.D. 銅器、金屬器 漢 「單壽」銅印 銅印,龜鈕,鈕上繩。印面正方,右起橫讀篆文「單壽」二字。白文,布局平正,但「壽」字雖沿印邊編排.....more

1696/1894
漢 「史英私印」銅印

漢 「史英私印」銅印

國立故宮博物院 長1.4公分 206 B.C.-220 A.D. 銅器、金屬器 漢 「史英私印」銅印 銅印,鈕上有穿,穿上繩。印面正方,右上起順讀篆文「史英私印」四字,白文,點畫中央往往盡力向外弧.....more

1697/1894
漢 「雍逢」銅印

漢 「雍逢」銅印

國立故宮博物院 長1.4*1.5公分 206 B.C.-220 A.D. 銅器、金屬器 漢 「雍逢」銅印 銅印,龜鈕,鈕上繩,右起橫讀篆文「雍逢」二字,俱作白文,單字上半部略向左傾,筆意長,線條往.....more

1698/1894
烏瑪—大自在天及聖牛難提立像

烏瑪—大自在天及聖牛難提立像

國立故宮博物院 通高16.8公分(含木座) 像高14.6公分 12 th. A.D.- 銅器、金屬器 烏瑪—大自在天及聖牛難提立像 這是一組青銅濕婆神家族像。濕婆裸上身,腰及膝短兜提,佩長近腳踝大.....more

1699/1894
佛趺坐像

佛趺坐像

薩像組成,二菩薩腰擺臂移,作三折扭姿,頭頂各有一化佛,圓光頂部尚有頂飄帶的舍利塔。與贈銅000050相較,此像之寫實性減弱,作者以規律化的弧線表示領口衣褶,手肘處的衣紋雖起伏有致,重韻律性的變化,但.....more

1700/1894
清 札古札雅木碗-清乾隆二十五年後製詩銘

清 札古札雅木碗-清乾隆二十五年...

身相扣合,扣合處可穿;又盒身兩側二方形穿孔,應為藏式生活中,將碗揣入懷中而設。全盒均鏤空花紋,並鍍金鑲松石,而器裡襯紅絨,益顯鮮豔。盒壁及底以細密卷枝番蓮為主紋,蓋飾正面穿花龍紋。 清高宗 故雜.....more

1701/1894
漢 「王毋辟、臣毋辟」銅印

漢 「王毋辟、臣毋辟」銅印

國立故宮博物院 長1.8公分 206 B.C.-220 A.D. 銅器、金屬器 漢 「王毋辟、臣毋辟」銅印 穿帶式雙面銅方印,繩,印體中空,印面作右起順讀篆體印文,一面作「王毋辟」三字二行,印面.....more

1702/1894
「丁福之印」銅印

「丁福之印」銅印

國立故宮博物院 長1.3公分 206 B.C.-220 A.D. 銅器、金屬器 「丁福之印」銅印 方面印體稍薄,鈕洞為圓孔,與其他印面平整者稍有不同,鈕上稍有凸起,有繩,印文「丁福之印」四字其中.....more

1703/1894
清 油珀念珠

清 油珀念珠

有吉祥意味的珊瑚蝙蝠墬角。綠碧璽佛頭塔處有白籤,上書:「世宗」。以「朝珠」作為帝王大臣、命婦穿著朝服或吉服時垂掛於胸前的飾物,是清代特別的傳統,清高宗所欽定的《皇朝禮器圖式》中,便明確列出在各種祭典.....more

1704/1894
清 伽南香手串(十八子)

清 伽南香手串(十八子)

國立故宮博物院 約長29.5公分 1644 A.D.-1911 A.D. 木竹漆器 清 伽南香手串(十八子) 伽楠手串,伽楠木珠十八粒,中間串有伽楠木佛頭二、佛頭塔一,下垂黃縧,有一伽楠木背雲,二.....more

1705/1894
清 伽南香女朝珠

清 伽南香女朝珠

垂黃縧,綴有珊瑚法杵、翠玉盤長墜及兩個翠玉墜角,中間串飾六顆珍珠、十組米珠與珊瑚米珠,佛頭兩側黃色小圈環,兩端各飾米珠珊瑚珠一組;兩側有記捻共四串,各串以米珠、珍珠及法輪、雙魚、盤長、蓮花紋翠玉墜裝.....more

1706/1894
清 伽南香女朝珠

清 伽南香女朝珠

,中間串有四顆珍珠、六組米珠,佛頭兩側黃色小圈環,兩端各飾米珠一組;兩側有記捻共四串,各串以米珠、翠玉珠及盤長紋白玉墜裝飾。朝珠源自數珠,是清朝君臣命婦穿著朝服或吉服時垂掛於胸前的飾物,據清乾隆年間.....more

1707/1894
清 伽南香女朝珠

清 伽南香女朝珠

,下垂黃縧,綴有珊瑚法杵、碧璽墜兩個、翠玉桃紋墜一及兩個藍石墜角,中間八組米珠與珊瑚米珠,佛頭兩側黃色小圈環,兩端各飾米珠珊瑚珠一組。朝珠源自數珠,是清朝君臣命婦穿著朝服或吉服時垂掛於胸前的飾物,據.....more

1708/1894
誕生佛立像

誕生佛立像

頰,眼微張如俯視,上身赤裸,右手上舉而食指指天,左手自然指地。腰間布裙,立於蓮座之上。正合於佛誕生之時,步步蓮花,七步之時,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云:「天上地下,唯我獨尊。」的傳說,所以本尊佛為「誕生佛.....more

1709/1894
南宋 官窯青瓷弦紋貫耳瓶

南宋 官窯青瓷弦紋貫耳瓶

緣呈黑色。足壁和器底接縫明顯,推測圈足是在器身成形後再貼附上去。又,外底刻有乾隆題詩:「泑氣猶滋火氣磨,兩傍貫耳足穿過,繩恰稱奴僮負,擷蘤偏供詩客哦,李氏奚囊堪伯仲,陸家越器未差訛,如非守口擬致問.....more

1710/1894

繫 在 器物 分類當中 的相關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