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穩 在 銅器與金屬器 分類當中

符合的藏品

新莽 「偏將軍印」銅印

新莽 「偏將軍印」銅印

國立故宮博物院 長2.2公分 9 B.C.-24 A.D. 銅器、金屬器 新莽 「偏將軍印」銅印 龜鈕繫繩,方面銅印,印面為篆體印文「偏將軍印」四字,做白文二行,筆畫均勻,章法結構沉。王莽地皇元年.....more

46/97
新莽「偏將軍印章」銅印

新莽「偏將軍印章」銅印

國立故宮博物院 長2.3公分 9 A.D.-24 A.D. 銅器、金屬器 新莽「偏將軍印章」銅印 龜鈕,方面銅印,印面為篆體印文「偏將軍印章」五字,做白文三行,筆畫均勻,章法結構沉。王莽地皇元年.....more

47/97
漢 「龍驥將軍章」銅印

漢 「龍驥將軍章」銅印

嫌不。本印置於清乾隆朝「金薤留珍」之五篋其中「壁」屜之中。「金薤留珍」乃乾隆朝時將內府所收的前代印記整理編次而成;包含銅官印221件,私印1070件,共1291件,存放於「東」、「壁」、「圖.....more

48/97
新莽「禽適將軍章」銅印

新莽「禽適將軍章」銅印

國立故宮博物院 長2.4公分 9 A.D.-24 A.D. 銅器、金屬器 新莽「禽適將軍章」銅印 龜鈕,方面銅印,印面為篆體印文「禽適將軍章」五字,做白文二行,筆畫均勻,章法結構沉。本印置於清乾隆.....more

49/97
漢 「摯交便」銅印

漢 「摯交便」銅印

國立故宮博物院 長1.7公分 206 B.C.-220 A.D. 銅器、金屬器 漢 「摯交便」銅印 銅印,龜鈕,鈕上繫繩,印面正方,右起順讀篆文「摯交便」三字,俱作白文,點畫弧轉重收,雖架構略不.....more

50/97
阿彌陀佛坐像

阿彌陀佛坐像

,置禪定印,袈裟於胸前柔軟的垂下呈U字形,線形順暢圓潤,面容和藹慈祥,頸部短闊,雙腳盤膝,整體呈現重的高三角形狀,彷彿悠遊於禪思冥想的自在世界中。日本古時的金銅佛的制作,通常用蠟形製造法,因此在佛像的.....more

51/97
銅鎏金佛坐像

銅鎏金佛坐像

,表情安靜平和,配合寬廣臉部,豐滿的雙頰,意圖表現出佛的寬厚與包容感。再如弧面處理的頭髮、微微鼓起的厚實胸膛、厚掌短指的雙手,甚至是座表層疊的蓮瓣,都在表現包容和定感。佛右手舉起、掌心向外作「無畏印.....more

52/97
善妙神天女立像

善妙神天女立像

和尚的法寶。而造像直挺略寬的身軀,以及對稱簡單而有重量感的衣袖,也造成一種可以讓人依靠的定感。 贈銅000316N000000000 .....more

53/97
漢 「程柱國印」銅印

漢 「程柱國印」銅印

結字方整妥,線條樸厚,在簡單的鑿刻中,作了細微的調整,例如豎畫雖皆以重按收筆,但是卻未刻意強調這項用筆特徵,免除了樣式單一所帶來的雷同感;點畫圓起與方起皆見,「印」字線條多弧,展現書寫變化之趣,.....more

54/97
漢 「雍逢」銅印

漢 「雍逢」銅印

往尖起,如以稍快的速度鑿入後,保持均勻的力道畫出線條,故線條便在勻直的製作觀念下,展現出人為的不定,如「雍」字末筆的釘頭鼠尾便過於急躁。但同時也可見到刀筆著印的自然意趣。本印置於清乾隆朝「金薤留珍.....more

55/97
東漢「虎賁中郎將印」銅印

東漢「虎賁中郎將印」銅印

不均,刻痕淺,章法結構不,字體以外印面有許多細淺刻痕,極可能是匆促刻成的。「虎賁中郎將」屬宮殿禁衛官之一,掌執兵扈從之職,漢平帝元始元年(西元1年),初用此名。本印置於清乾隆朝「金薤留珍」之五篋其中.....more

56/97
漢 熊形附件

漢 熊形附件

重之感。本件雖為一器之附件但裝飾精美,故推測全器應十分考究。 贈銅000340N000000000 .....more

57/97
品名:鼎

品名:鼎

。其大部份當烹飪器,考古發掘出土的鼎有底部與足部帶煙炱者,可確定其為炊器,但於宴會當中,亦用作盛肉或盛調味品之器具。鼎的基本結構為三足、兩耳、深腹,腹備實肉,足備立揚火,耳備扛運。 鼎是殷周青銅器中.....more

58/97
品名:雷紋小鼎

品名:雷紋小鼎

中,亦用作盛肉或盛調味品之器具。鼎的基本結構為三足、兩耳、深腹,腹備實肉,足備立揚火,耳備扛運。 鼎是殷周青銅器中數量最多,地位最重要的器類。除了當貴族們日常用品外,亦為宴饗、祭祀等禮制活動時的重要.....more

59/97
品名:回紋鼎

品名:回紋鼎

用途,並無異議。其大部份當烹飪器,考古發掘出土的鼎有底部與足部帶煙炱者,可確定其為炊器,但於宴會當中,亦用作盛肉或盛調味品之器具。鼎的基本結構為三足、兩耳、深腹,腹備實肉,足備立揚火,耳備扛運。 鼎.....more

60/97
上一頁
第 4 頁
共 7 頁
下一頁

穩 在 銅器與金屬器 分類當中 的相關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