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禮 在 銅器與金屬器 分類當中

符合的藏品

品名:銅觚

品名:銅觚

。 現稱觚之器,器名始於宋人,此外無自名者。器身多作長筒狀,大喇叭形口,斜坡狀高圈足。《考古圖》卷五收有盧江李氏所藏觚,考釋引李氏云此器容量可容二爵,與《圖》所謂二升曰觚相合。再者,此器腹、圈足上皆.....more

196/226
品名:觚

品名:觚

盧江李氏所藏觚,考釋引李氏云此器容量可容二爵,與《圖》所謂二升曰觚相合。再者,此器腹、圈足上皆有四棱,棱亦稱觚,《論語》亦曾言「觚不觚,觚哉!觚哉!」。然此名稱仍待議。因為宋人之稱爵,可能未必是商.....more

197/226
品名:觚

品名:觚

器容量可容二爵,與《圖》所謂二升曰觚相合。再者,此器腹、圈足上皆有四棱,棱亦稱觚,《論語》亦曾言「觚不觚,觚哉!觚哉!」。然此名稱仍待議。因為宋人之稱爵,可能未必是商、西周之爵,可是僅是某種酒器的通.....more

198/226
品名:觚

品名:觚

,斜坡狀高圈足。《考古圖》卷五收有盧江李氏所藏觚,考釋引李氏云此器容量可容二爵,與《圖》所謂二升曰觚相合。再者,此器腹、圈足上皆有四棱,棱亦稱觚,《論語》亦曾言「觚不觚,觚哉!觚哉!」。然此名稱仍待議.....more

199/226
品名:觚

品名:觚

坡狀高圈足。《考古圖》卷五收有盧江李氏所藏觚,考釋引李氏云此器容量可容二爵,與《圖》所謂二升曰觚相合。再者,此器腹、圈足上皆有四棱,棱亦稱觚,《論語》亦曾言「觚不觚,觚哉!觚哉!」。然此名稱仍待議.....more

200/226
品名:作旅簋

品名:作旅簋

飾瓦紋;蓋頂近口沿處及圈足處亦飾鳳鳥紋。雙半環耳,各飾一獸首(牛首),器內有銘「乍旅[皂殳]」三字。一側邊圈足有缺口。 簋於器銘自名為[皂殳],器名也早已見於先秦文獻,如《周‧地官‧舍人》:「祭祀.....more

201/226
商後期 亞醜方觚

商後期 亞醜方觚

國立故宮博物院 《故宮商代青銅器圖錄》 高43.3公分 口沿厚0.8公分 口徑22.5×22.5公分 腹深28公分 足徑14.4×14.5公分 圈足高14.7公分 1199 B.C.-1000 B.....more

202/226
商後期 亞醜方尊

商後期 亞醜方尊

國立故宮博物院 《故宮商代青銅器圖錄》 高39.1公分 口沿厚1.1公分 口徑29.9×29.5公分 腹深27.7公分 足徑17×16.3公分 1199 B.C.-1000 B.C. 銅器、金屬器.....more

203/226
品名:尊

品名:尊

與「?」相同,屬某類器之共名,王國維稱之「大共名」。而「尊」則是酒器之共名。以尊作為具體器名,亦在宋,但不管是《考古圖》或是《博古圖錄》其對於「尊」器之標準皆不夠嚴謹,容庚於《商周?器通考》中指出.....more

204/226
品名:蟠虺紋豆一對

品名:蟠虺紋豆一對

腹如盤,圓底,腹下有長粗柄,柄下有圈足。豆的長柄與其下之圈足,在典籍中分別稱為「校」、「鐙」,《記‧祭統》:「夫人薦豆執校,執醴授之執鐙。」鄭玄注:「校,豆中央直者也,…鐙,豆下附也」。 參考資料.....more

205/226
品名:青銅豆

品名:青銅豆

之圈足,在典籍中分別稱為「校」、「鐙」,《記‧祭統》:「夫人薦豆執校,執醴授之執鐙。」鄭玄注:「校,豆中央直者也,…鐙,豆下附也」。 參考資料:朱鳳翰,《古代中國青銅器》。郭寶鈞,《商周銅器群綜合研.....more

206/226
品名:罍

品名:罍

,呈回首狀。 罍之名及用途見於《詩經》〈小雅‧蓼莪〉:「缾之罄矣,惟罍之耻。」又〈周南‧卷耳〉:「我姑酌彼金罍」。可知罍用以盛酒,且容量甚大。然而,《儀》中亦有言罍是盛水器,但因其成書晚於《詩經.....more

207/226
品名:夔紋鐘

品名:夔紋鐘

途極為廣泛。一般主要是用作為宗廟祭祀與宗族宴享時的樂器,亦用於軍中,或如同一般容器類器,於其上鑄銘專以記功蹟。在樂制度中,編鐘的數量與懸掛方式依貴族階級而各異,有定名位的作用;古代天子樂器四面懸掛.....more

208/226
品名:熊足簋

品名:熊足簋

,透雕。器腹有一對蟠龍耳,四足為熊形足,器身素面;蓋紐呈楕圓形,飾以鏤空編織紋。 簋於器銘自名為[皂殳],器名也早已見於先秦文獻,如《周‧地官‧舍人》:「祭祀,共簠簋。」鄭玄注:「方曰簠,圓曰簋.....more

209/226
品名:特鐘

品名:特鐘

於軍中,或如同一般容器類器,於其上鑄銘專以記功蹟。在樂制度中,編鐘的數量與懸掛方式依貴族階級而各異,有定名位的作用;古代天子樂器四面懸掛,猶如四面有牆,謂「宮懸」;諸侯去其南面而作三面懸掛,稱「軒.....more

210/226

禮 在 銅器與金屬器 分類當中 的相關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