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繞 在 台灣原住民族文學家與藝術家資料庫 分類當中

符合的藏品

原住民姓名:希細勒.歷瓦厄繞

木雕、電影 排灣族 原住民姓名:希細勒.歷瓦厄 從屏東的三地門到台東的新香蘭,從雕刻到電影,希細勒的人生,彷彿一場游擊戰,在部落間、文藝間轉移陣地。他也是個獵人,獵取的是任何從他身邊經過的歷練,他.....more

1/12

漢文姓名:饒愛琴

美的敏銳覺知,自童年即開始對畫畫、創造美麗事物的深情熱愛,讓愛琴對油畫的掌握宛如天生的得心應手。她的作品捕捉環著我們生活中經常被人們視而不見的自然植物,那微小卻又堅毅不息的生命之美,愛琴總能將不斷流.....more

2/12

漢文姓名:鄭信盛

開了。返回大哥彰化家中奔喪,愁雲慘霧的景象讓阿盛跌入深淵,煙霧裊的誦經聲中,阿盛不想說話,不想思考,隨著大哥的逝去,阿盛所有的力量彷彿也被抽去。一日,伊甸基金會的美枝到彰化來看他,她告訴阿盛不要放棄.....more

3/12

卑南族--叮嚀

1號 這是在遙思祖先自古以來流傳下來的教誨,雖然是很遙遠的故事,然而祖先的慈祥及叮嚀不絕縈在耳邊懷思、懷古,這首歌唱出時帶有無限的追思。 5207 .....more

4/12

大武山的子民族語版-排灣族童謠

童謠|排灣族|大武山|音樂|童玩 大武山的子民,介紹的是生長在大武山下的排灣族子民生活與文化,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他們吧。排灣族童謠多為口令,搭配遊戲是最常見的唱遊方式,童謠也不乏有搖籃曲、俏皮的跌倒.....more

5/12

大武山的子民-排灣族童謠

童謠|排灣族|大武山|音樂|童玩 大武山的子民,介紹的是生長在大武山下的排灣族子民生活與文化,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他們吧。排灣族童謠多為口令,搭配遊戲是最常見的唱遊方式,童謠也不乏有搖籃曲、俏皮的跌倒.....more

6/12

1 :雅美族--環島尋飛魚之歌

台東縣蘭嶼鄉紅頭村94號 為了尋找飛魚的蹤跡,而環島嶼一周,途中豎起火把,但連一條小飛魚的影子都照不到,最後不按航線的走,直往前航行,而越過Jiminavang等地方,往小蘭嶼外海划去,猶如釣鬼頭.....more

7/12

漢文姓名:潘三妹

的節奏樂器,舞者將臀鈴背負在身後,靠舞動臀部而產生音響;又如「藤壺」為賽夏族之酒器,以葫瓜為內體,以原住民傳統的螺旋捲法編成,運用特殊技法呈現葫瓜表面紋樣的效果,並利用山上野生「薏米珠」裝飾,顯現出.....more

8/12

布農族--祭槍歌

獵具及獵槍放在中央,然後獵人們開始以祭司為中心,圍在他兩旁形成一個開口的半圓形,獵人們伸出左手來觸摸獵具,社中婦女則圍在外圈,在巫師的領唱之下,大家一起演唱這首「祭槍之歌」。 8298 .....more

9/12

鄒族--鄒族之歌

祭歌,是老祖先模仿瀑布的聲音而來的,老部落旁彷彿從天而降的瀑布,在山谷中激盪起陣陣的回音,縈在鄒族人的耳裡,而鄒族人因為瀑布奔流之聲,體悟到音樂當中的奧秘,嘩啦嘩啦的水聲,是鄒族古歌謠旋律起伏與複音.....more

10/12

雅美族--環島捕飛魚-環蘭嶼

人雕紋船到雅美人的飛魚漁場Dziteiwan捕完飛魚之後,一面划著槳,一面對著大海所唱的歌,為了尋找飛魚的蹤跡,而環島嶼一周,途中豎起火把,但連一條小飛魚的影子都照不到,最後不按航線的走,直往前航行.....more

11/12

邵族--杵音

部落叮叮咚咚的聲響,後來族人覺得合乎音感,且相當悅耳,就發展而成了「舂石音」。 舂石音的杵是由長短粗細輕重各式所組合而成,長度約160至240公分,舂石音時每人每執一杵,著杵石成一圈,各人按照負責的.....more

12/12

繞 在 台灣原住民族文學家與藝術家資料庫 分類當中 的相關搜尋